历史有意思

《自我的界限》听书笔记

2020-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童心麻麻

中国肖像画的发展规律。

潜在线索,肖像画从正式向非正式逐渐过渡。

正式肖像画:逼真,感觉好像见到真人,具有功能性。

汉代:肖像画大多是正式的,也有例外。

魏晋:非正式肖像画例子增多,更注重表现人物个性。

唐代到五代:非正式肖像画开始刻画人物心理。

明万历年间:非正式肖像画多了起来,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非正式画像:刻画社会事件,展示关系、身份、意识、文化等。

根本原因:个人主义思潮兴起,肖像画成了一种革新手段。

欣赏明清时期重要的非正式肖像画。

陈洪绶自画像,突破限制,把情绪投射到环境里。

《尚友图》,项圣谟画,隐晦地表达自己对社会、政治的态度。

《袁枚》,罗聘画,呈现多个文化层面,表达不同人的理解。

《任熊自画像》,任熊华,年轻武士形象,表达爱国情怀。

《蕉荫纳凉土》,任伯年画,对一类人、一个文化圈子的刻画。

核心观点:非正式肖像画是用绘画塑造一个处在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物,让他定格在历史中。

作者通过描述肖像画的变化,阐明历史和文化转型的力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