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一年,我出版了人生第一本书——给想出书的朋友们
翻看文集,才发现来到简书已经一年了。
第一篇文章发表与2017年7月24日,从那时起,我便开始了在简书定期写作更新的历程。至今总共发布了一百多篇文章,除去被我隐藏的文章,累计字数十七万字,积累粉丝近六万。在这段写作的过程里,我成为了旅行专题板块的“旅行达人”,开通了付费连载《远行·西藏》,还获得了简书版权中心的签约机会。
记得有一部讲西藏的影片《冈仁波齐》很是火了一段时间,跟着一起火的还有这么一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事实的确如此。写作的时候只要抱着尽力写好每一句话的念头去写就是了,相信一路坚持下来,终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
在简书写作一年以后,我出版了人生第一本书:《远行·西藏》。
如何出版一本书?
书出版以后,很多朋友纷纷问我:“要怎样才能出一本书啊?”今天就这个话题来说一说我的体会。
量变成就质变
对于想知道如何出版一本书的朋友,我通常都会回答他们:“首先你要有可以出版的素材啊。”
这看起来是个没什么用的答案,但实际上却往往切中要害。因为很多人都还没开始写,就在想着怎么出版。
虽然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不想出书的写作者也不会是个好的写作者。可是,量的积累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你想出版一本小说,那么至少要有过一段创作经历,而且已经有一定量的小说积累了。
我的写作是从记录自己的旅行见闻开始的。实际上,在来到简书之前我已经在自己的公众号写作了将近一年。简书上的文章很多都是我在原有基础上二次修改重新发布的。
当时写下这些文字,虽然也抱着有一天能出版成书的梦想,但更多还是想着怎样把每一篇文章写好。或许,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出书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吧。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才能出书,不妨先看看自己已经写了多少字,更了多少篇文。因为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突变。
确定一个方向,深耕细作
对不少人来说,写作是一种乐趣,写作是一种放松的方式,或者写作是一种习惯。但如果是要出书,那么写作就应该是一个目标。
为了这个目标,你要确定什么衡量文字的标准,什么是好文章,什么只是普通文字?更重要的是,你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方向,是虚构还是非虚构?是游记还是散文?是小说还是剧本?
一旦确定了写作方向,就要在这方面持续地努力,专注地对这一类型的文章反复练习。只有这样集中火力朝一个方向深挖,才是最有效率也最能太高写作能力的。
有人今天写写鸡汤文章,过两天又改写小说,写着写着又跑去写散文,这样的写法就像猴子摘玉米,一边摘一边掉,最后手里一个都没有。
找到你的个人风格
对于每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但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
说是最好的时代,是因为网络媒体的发达,为每个人都提供了表达自我的平台。自己写出的文字,想要让更多人看到,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了。
然而,这样便利发达的自媒体时代,也导致了文字泛滥,声音刚一发出便淹没在洪流中。因此,想要让自己的文字出版成书,个人的特色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简单直白地说,就是你写的东西要跟别人的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可以是文字风格,可以是题材内容,也可以是主题的选择。总之,只有与众不同才会被人注意到,并且留下印象。
写公号文≠出书
在考虑朝出版书籍方向努力之前,你首先需要弄清楚的就是文字发表的各种形式之间的区别。
图书、报纸、杂志、公众号,不同的形式对文章的要求也不一样。以现在最火热的公号文为例,要求对热点反应迅速,语言富有煽动性,要么就要搞笑有趣,善于吐槽。这类文章的寿命大多不长,发布二十四小时后基本也就被遗忘了。
而图书这一形态,则要求文章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整体性。这里并不是对二者作孰优孰劣的比较,而是客观列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公号文讲究的就是一个时效性,因为碎片阅读的特性决定了,人们只会花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快速地掠过。而书籍要求的是比较专注的阅读,相对而言这更花时间,也更费力,因为读者一边读还会一边进行思考。
明白了这些不同形态的区别,你自然就知道怎样的文字能够出版成书,而什么样的文字只适合发表在网络平台上。
除了以上这些经验之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当然就是要选择一个优质的平台,和一个专业的出版经理人。
关于这一点,我要再次感谢简书。自从简书版权中心的Ric庆余跟我谈过签约的事宜后,接下来的操作细节我就再也没有操心过,从找出版社到签合同到最终到最终出版,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对于创作者来说简直是个福音,因为你只需要专心写作就可以了,其余的事都可以放心地交由版权中心来帮你处理。
接下来,我还会在简书继续更文,继续写作,争取有新的作品能够出版问世。
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不容易,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关于新书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