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

2023-09-06  本文已影响0人  哪有什么永恒

我是我们家的史学家。

虽然记性不见得好,但是本来好记性也比不过烂笔头;何况咱笔头不烂,又有法宝加持——

这种A3横版月历挂在墙上,被我拿来记录家中大事小情。

豹子爸约了哪天跟谁吃饭、我的课和孩子们的兴趣班时间、哪天还信用卡哪天缴房贷哪天车辆牌照到期要续……

一目了然,都在上面。

如果豹子爸问:“上次爸爸妈妈从汕尾过来,说哪款米粉好吃来着?”

得令!马上让你知道——

我记得存过奶奶给的米粉包装照片,却不必贸然去翻旧照;只需抬眼望望月历,知道爷爷奶奶是哪天来港,按日子去找,眨眼便得。

我自己的每月统计用的是这种A5小本儿。

仍是月历,每天分到一格。在这小小一格里,有我用惯了的各种符号:

这一天的运动了没有,是跑步还是行山、游水?是本月的第几次运动?

读完的书也会记在相应的日子里,顺手标注对这本书的评级;序号是从一月排下来的,到十二月尾,今年读了几本书就不用再数;为了督促自己每日阅读心理学专业书籍,这类图书旁边会缀上一颗蓝色的小心心标记。

观展、观影或处于旅行状态,也有相应记录。

因为记载简明,每月小结三两行字,数据统计用不了五分钟——本月得失尽在掌握。

一年下来集齐十二张纸,燕尾夹一夹,和去年前年大前年的十二张纸放在一起,查找或比较都方便。

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我把个人行事历和家庭行事历拍下来,存在手机图片特别建立在文件夹里。

想要知道哪一年的哪一天干了些啥,家庭史学家乐意帮你查!

以前的每日待办事项都是写在一张To do list 上,随写随丢。

某次去律师行,发现大律师的行事历上,规规整整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

马上把这招数偷回来用,感觉律师费终于有点值回票价。

漂亮规整的蝇头小楷却至今没有练成,以至于别人只能望月历而兴叹,家庭历史全凭我这唯一的史学家来解读——

嘿嘿,哼哼。

不过,也有史学家被难倒的时候。

比如前些日子,在北方待了二十天、吃了二十天面食之后归来,豹子爸目光灼灼地看着我,热切地询问:

“那次我们俩开车送朵朵去龙岗上学,然后又去家具城买沙发,中午在家具城旁边吃好吃死了的湘菜,那家店叫啥名字?”

“啊?难道你想拖着两个箱子跑去龙岗吃饭?”

“不是!那家店在福田有个分店!我们去吃!”

我那个悔啊,悔当初没把吃湘菜这事儿写在日历上(要是每顿饭都写,日历准会撑爆炸)!

没办法,只能凭借记忆乱翻、硬找了。果然,找啊找啊找不到。

那也不能不找啊,看他饿狼一般的眼神儿,就知道:让他吃到那家湘菜,我绝对能成为他的“今日挚爱”!

照片翻不到,又去找大众点评,再去找高德轨迹,再去找可能被我们晒照炫耀的群……

可那毕竟是几年前的事情啊!

我坐在地铁上都被整晕车了,只好放弃成为他“今日挚爱”的机会。

可是,你永远想象不到一个潮汕男人对湘菜的热爱——

这份热爱让豹子爸发挥无限创意和艰苦卓绝的精神,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找——

竟然给他找到了!

不幸的是:那家店仍好好地开在遥远的龙岗,而近在咫尺的福田分店,却倒闭了……

虽然没吃到好吃的湘菜,却不得不承认:

豹子爸才是充满热忱的极致史学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