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长安·秦岭·关中结结巴巴处女地·散文·杂文·诗助残公益慈善

(原创)吃的不是酿皮

2020-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西安许健
自制酿皮

吃的不是酿皮

文字 / 许   健

众志成城不乱跑,

闲来无事厨艺巧,

花样层出朋友圈,

牵肠挂肚往事表。

    话说今年特殊的春节,有失亦有得,有闲亦有趣,君不见特色美食圈中展,厨艺终究哪家强?单调的居家生活其实也可以有很多趣味。

    正月初十,夫人蒸了酿皮。

    酿皮是西北地区的特色食物,又是很普遍很普通的家庭食物,据说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各地制作手法也不尽相同。或者是得益于关中小麦的优良品质,关中酿皮制作程序不复杂,先将面粉和成面浆,再在特制的酿皮箩箩中涂层油,均匀地倒入适量面浆,然后将箩箩直接漂浮于锅内的沸水上蒸。几分钟后出锅再将箩箩漂于凉水中,大约是热胀冷缩的原理,稍凉后将整张酿皮翻出,吃时切成一指左右的条,加黄瓜丝等配菜,根据口味佐以盐、醋、蒜、油泼辣子、芝麻酱等调料。其既有面的滋味,还具筋道的口感,很适合本土人的饮食习惯。夫人炫于朋友圈的酿皮图片,点赞和准备制作的朋友众多,的确,其中或者藏着大家无数的回忆。

    20世纪70年代初,我住在三原的舅家,家里就有一对直径尺余的酿皮箩箩,一定要一对循环往复,一个在锅里蒸,一个要凉水中漂凉,那对酿皮箩箩也常常被四邻借去使用。那时用柴火灶上的大锅蒸,然后在灶房里的大水缸中凉。可惜没有如今这么多这么好的调料,也许是我口太刁的缘故,妗子切酿皮时,我便从案上抓起几条吃,那种返璞归真的感觉真是妙极了。套句时尚的俗语:哥吃的不是酿皮。

    那是令人眷恋的纯真年代,简单又难忘,家门外巷道旁有棵巨大的桑树,就一棵大桑树,如华盖般为巷道里玩耍的孩子们遮挡日晒,那个画面无数次重现在我梦里。酿皮、桑树、架子车、三垧地(村南最近的土地当时称为一垧地,稍远过了水渠称为二垧地,再远则称为三垧地,皆为当时之广阔天地)、表兄妹、舅舅、妗子、爷和婆……似乎都是特别久远的故事,再回到三原时,昔日的踪迹已难觅,真正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我母亲骨子里很热爱生活,遇到多大的挫折也能保持乐观,她很喜欢吃酿皮,因此家中也曾有两个稍小的酿皮箩箩,在蜂窝煤炉子上用蒸馍锅做酿皮,箩箩刚好可以放入担水用的大铁桶中进行水冷,也算是给平淡生活些调剂。

    如今我家中早已经没有了特制的酿皮箩箩,夫人就利用家里的不锈钢盘蒸酿皮,也可谓因地制宜。过年十余天吃睡循环中,酿皮算得上最香不过了。再过三五十年,回忆起2020年过年居家抗疫的故事,难保不会产生更多感慨。

    疫情当前,放慢步伐,审视自己和家人,最大的收获也许是亲情的发酵,令我们更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天长地久,家人的安康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本文原发于西安市志远助残公益慈善中心微信公众号,原发配音:王惠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