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

向宋太祖赵匡胤学习创业

2018-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健康管理师黄惠玲

唐朝建立于618年,亡于907年,共290年,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唐朝积极发展对外关系,使得中华文明传播远扬,成为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但是任何国家,任何企业都难以逃脱盛极必衰,最终灭亡的结局,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唐朝的灭亡呢?

唐朝重要事件——安史之乱。

唐玄宗时期,唐朝达到国力顶峰,国家太平久矣,晚年的唐玄宗失去斗志,贪图享乐,缺乏忧患意识。

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是由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入唐朝首都长安,天下大乱,虽然后来名将郭子仪消灭叛军,但是安史之乱这场浩劫让唐朝迅速由盛转衰,由于安抚功臣,在安史之乱中立功的将领纷纷被封节度使,随着时间发展,节度使逐渐坐大,权利过大,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与藩镇,藩镇与藩镇之间连年征战,消耗国力。

中央政权被宦官把持,操纵皇权,值得皇帝无法制定有效的战略方针,唐朝的中央官员,分成两派,相互斗争倾轧,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国家整体实力一步步下降。

到了875年,唐朝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由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给了垂死挣扎的唐王朝一击。

各地藩镇开始割据,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而自立,改国号为梁,定都开封,控制中原地区,唐朝自此灭亡。其他各地藩镇纷纷自立或称帝。

公元923年,太原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937年,石敬瑭引入契丹军大举南下,消灭后唐,建立后晋,依照前面的约定,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区。

中原失去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对五代的影响最大。

向宋太祖赵匡胤学习创业

公元946年,原河东节度使刘之远灭后晋,建国后汉。4年后,后汉军士拥立郭威称帝,大军返回开封,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即后周太祖。

五代依次经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每个朝代的存在时间都很短,以内当时国内战乱,除了中原的五代,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其中比较大一些的有10个国家,为南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马楚、南唐、北汉,从907到960年,这段时期统称为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混乱时期。

后周太祖登基后减除若干苛政,力行节俭,使得南流的人口再度有流回中原的倾向,954年郭威去世,由养子柴荣继位,即周世宗,周世宗是五代十国中的第一名君,改革军队,招抚流民,减少赋税,稳定国内经济,整顿吏治,后周的国力开始日渐强盛,周世宗稳定国内后意图统一天下,先后击溃后蜀,南唐,959年周世宗率军北伐辽朝目标收复燕云十六州,正当局势一片大好之时,却突然生病,不得已班师回朝,不久周世宗去世,期幼子柴宗训继位,960年,在开封的陈桥驿,禁军拥护将领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后周灭亡,五代结束。

赵匡胤建立宋朝,即宋太祖。宋太祖继位之时,十国中仍有大部分存在,在赵匡胤的攻打下,纷纷被消灭,并入宋朝版图。

后来宋太宗赵光义消灭北汉,统一中原。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宋太祖的创业史。赵匡胤927年生在乱世,他的祖辈是县令级别的小官,出生于洛阳附近,他的父亲擅长骑马射箭,做了一名基层军官,所以赵匡胤从小就习武,舞动弄棒,功夫精通,同时他也喜爱读书结交文人,可以说是文武全才。

赵匡胤不甘于做个小官,想寻找更大的发展,于是开始走向社会寻求发展,开始投在军阀王彦超军中,没有被看上,又投靠军阀董宗本,无奈和董宗本的儿子起了冲突,只能走人,来到郭威营中,做了小兵。在东征西讨中冲杀在前面,很快就在军中显示出自己的武艺和智谋才能,一步步被提拔上来。

954年,柴荣即位后,赵匡胤被提拔为禁军统领。在后来四方征战中履历战功,到了958年,任检校太傅,柴荣驾崩后,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有一次赵匡胤在北上出征作战的时候,到了陈桥驿这个地方,手下的将军直接将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齐声跪拜称他为皇上。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新皇帝年幼,在当时的乱世,不能亲政,将士对国家前途命运担忧,因为朝代更替太快,为免大乱,他们需要一位能够统领他们的皇帝。也是因为推举自己的上司做皇帝,事成之后对自己的好处更大。

赵匡胤当时比较得军心,作战身先士卒,对将士比较不错,所以人气很旺。回到朝中,守备的禁军将领都是赵匡胤的好兄弟,所以他兵不刃血的控制了都城开封。朝中大臣也无可奈何,只得遵命。赵匡胤轻易得夺取了后周政权,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

赵匡胤登基之后,并没有像之前王朝一样,他没有杀害柴宗训,而是善待他,封为郑王。并颁发丹书铁券免死金牌。这一点上赵匡胤做的比较仁义,这符合他仁慈的性格。

北宋建立后,天下仍然割据林立。在宰相赵普的建议下,确定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决策。

最终逐一消灭南方割据政权,除了依赖契丹保护的北汉,五代十国基本上实现统一。

宋太祖积极的储备军粮,准备攻打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

976年,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五十岁。庙号太祖。

关于赵匡胤的死,后世有烛影斧声的说法,即赵光义杀死他哥哥,夺取皇位,这个成为千年之谜。后来赵光义北伐契丹大败而归,终北宋一朝,没有收复燕云,北方屏障丢失,为后来金朝灭宋留下大隐患。

宋太祖结束了五代乱世,在历史上和唐太宗齐名。

赵匡胤能够从一介普通青年,在乱世脱颖而出成为皇帝,又凭借什么呢?

首先一点是赵匡胤善于寻找贵人,几经周转,开始投奔了好几个人,他感觉这些领导不行,就没有留下来,最终到了郭威的麾下,赵匡胤看出郭威是个有野心的人,所以他死命追随。

第二:赵匡胤是经历过青年时候的南下流浪,见识了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等不同的嘴脸,社会阅历比较丰富,让他知晓人性,能够宽厚待人,受到下属爱戴。

赵匡胤善待柴氏子孙,杯酒释兵权没有杀功臣,都是他宽厚待人的性格表现。因为这样的性格,所以在扫荡割据政权的时候很轻易的攻下,更多的是对方主动投降,他们觉得赵匡胤能够善待人,应该不会杀他们,如果换个人,也许他们就死命抵抗,这样统一天下的难度就会变大很多。

三,气度不凡。

赵匡胤曾经有一段相当潦倒的经历,宰相赵普出主意说,去整治那些在他落魄的时候对他不好的人,但是赵匡胤没有这样做。

前文提到了他当年投靠董宗本,他的儿子经常欺负他。赵匡胤做了皇帝以后,董宗本的儿子是宋军中的一个中级军官,相当害怕。但是赵匡胤不仅没有收拾他,相反帮他把多年失散的母亲从辽地接回来,送到他的防地,使得他非常感动,从此誓死效忠。

在四处征战中,赵匡胤明确规定军队不抢掠百姓,这一点当时比较不容易,甚至说相当另类,宋代夺取江山,天下归心,说明了格局不一样,那么结果也不一样。

赵匡胤的第四个性格:侠义质朴,人品好。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千里送京娘》:赵匡胤年少在世间闯荡的过程中,在暂居的一处道观中,发现被关押着被强盗掠来的女子京娘。处于扶弱济贫的江湖道义,不顾路途艰辛,徒步千里,把她送回家,在路上京娘敬佩赵匡胤的英雄胆略,对他表示了爱慕之情。赵匡胤却因为自己此举只是为了行侠仗义并不是为了私利私欲,没有回应,坚持兄妹之礼。

但是京娘的父亲却不相信相处这么久,还没有私情,提出他们成亲的建议,赵匡胤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人格侮辱,大怒而去,京娘为了明身志,选择自杀身亡。事情虽然以悲剧收场,这也反映了赵匡胤助人侠义不图回报的品质。

古往今来,做大事者,都能放下私情,以理想目标为重。很多小事看似对眼下无妨,但是最终都会成为污点,越到后边,对自己的事业影响越大。

赵匡胤在乱世,凭借自身文武素质过硬,有人赏识,自身凭借受人拥戴的性格,看似偶然得到皇位,但是其成功却是必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