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东炜黄的产品荐文理论坞 —— 效应 定律 定理 法则 术语

谈谈用户画像 | 荐文 2018 #46

2018-11-19  本文已影响48人  东炜黄

以下是我在这周读到的一些好文章和一些有意思的内容,也许你也会喜欢。

🗞 荐文

《谈谈用户画像》

作者:曹政

「用户」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词,以至于很多时候我都想当然地认为「他们」的问题、偏好一致。

一个产品的运营定位,用户是谁,他们的属性是什么,他们的世界观是什么,他们的价值观是什么。他们的行为动机,消费决策的依据是什么,这些都是产品设计之前就要考虑清楚的。冯爷说过,不要用我以为,我观察身边的人,来做互联网产品的判定。中国的人群,真的是分了非常多的层次。甚至你用简单的标签也很难分拆出来,你说 95 后是个标签,但 95 后也存在泾渭分明的不同群体,你问我怎么分,我怎么知道,但我知道,肯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乡镇;都存在差异。而即便同属于一类,北方和南方,通常也存在差异;教育背景差异,家庭背景差异,等等等等。大部分互联网从业者集中在一线城市,大部分互联网巨头的员工和负责人都是名校背景,精英阶层,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所以很多三四线城市的诉求往往被一些草根创业者所挖掘,所转化。我们一直认为,各个互联网巨头在虚心学习,互联网的理念也越来越普及,这种鸿沟会越来越小,世界越来越平,但现实,真的不是。

《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

作者:劣松

网易考拉产品总监梳理的 PM 能力项:

与5年前不同,现在更多公司越来越要求产品能够:一、站在业务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VS 过去是站在用户体验角度);二、基于数据做出决策(VS 过去是基于需求思辨/用研/竞品分析);三、行使更多的无实权领导(VS 只强调沟通协作)。所以,产品经理的生存环境有了更大的挑战,更强调为商业竞争服务、更强调数据思维、要做更多的横向协调沟通并拿到结果。

《How to design an Apple Design Award-winning app》

作者: Joseph Russell

统计了 2014-2018 年获得苹果设计奖获奖 App 们的特点。得奖最多的是工具类 App,以简洁、扁平化设计的更容易得到苹果青睐(符合他们的风格)。

《刘慈欣获奖演说全文》

这周终于看完大刘的《三体》三部曲,全程感觉就一个词——浪漫。

在《2001:太空漫游》中,在已经过去的 2001 年,人类已经在太空中建立起壮丽的城市,在月球上建立起永久性的殖民地,巨大的核动力飞船已经航行到土星。而在现实中的 2018 年,再也没有人登上月球,人类的太空中航行的最远的距离,也就是途经我所在的城市的高速列车两个小时的里程。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却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网络覆盖了整个世界。在 IT 所营造的越来越舒适的安乐窝中,人们对太空渐渐失去了兴趣。相对于充满艰险的真实的太空探索,他们更愿意在 VR 中体验虚拟的太空。这像有一句话说的:「说好的星辰大海,你却只给了我 Facebook。」

《This Product Prioritization System Nabbed Pandora 70 Million Monthly Users with Just 40 Engineers》

作者:First Round Team

Pandora(做音乐而不是做首饰那家公司)做产品时的优先级排序方法。每季度列出需求,预设每个需求 1,而每个工程师手上都有5 来投票来做哪个,群策群力。要求好高——每个工程师都不能只关注怎样写好代码。另外,值得借鉴的思考方式:「What would be stupid not to do in the next 90 days?」

《How language shapes the way we think》

演讲者:Lera Boroditsky

使用语言不同,我们的思考方式也会不同。这点对于做出海产品的人(比如我)来说是一个重要提醒:除了人文、经济、语言、网络等等,还有思考方式的差异!多跟在地运营同学沟通准没错。

💡 有意思

有个毛病叫做「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如果你已经升始相信一个东西了,那么你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相信的信息,乃至不顾事。一旦我们有了某种偏见,我们就无法改变主意了。《未来乱语》(Future Babble)讲了个有意思的实验:实验者给每个受试学生发一套性格测试题让他们做,然后说根据每个人的答案给其各自分析出来了一份「性格概况」,让学生评价这个概况描写得准不准。结果,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个说的就是自己。而事实是所有人拿到的「性格概况」都是完全一样的!人们更愿意看到说的跟自己一样的地方,并忽略不一样的地方。这个实验大概还可以解释为什么「星座与性格」的理论经久不衰。

建筑师是通才,工程师是专才。建筑师就像多面手,而不只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她/他就像是一个交响乐团的指挥者,而不是技艺精湛的奏乐者。作为一名专业人员,建筑师需要协调团队中的各专业人士,包括结构和机械工程师、室内设计师、法律顾问、景观设计师、策划人员、承包商还有其他学科的专家。不可免地,其中会有团队之间的利益竞争。所以建筑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科都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协调那些因为分歧而产生的矛盾,而同时又要满足客户的要求和维持整个工程的完整性。


🗂 往期荐文可在 这里 翻阅。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BuildForever。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