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宝玉送书活动书评文艺调频

宝玉送书书评 | 乱世中的祖先

2018-04-20  本文已影响33人  山水奏鸣

《祖先Ⅲ》是一本历史普及类读物,主要讲述了五胡十六国和欧洲罗马帝国崩溃时期的事情,作者把欧亚大陆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解读,很有意思。

从汉末三分天下到隋朝重新实现大一统,这一段乱世有400多年的跨度,可以说相当长了。这400年发生了什么?欧洲人此时在干什么?亚洲和欧洲的历史有什么联系?对现代有什么影响?这本书做了解答。

这一段历史简直是超级乱套,没有主人公,没有主线剧情,而且什么弑君篡位、兄弟相残、阶级斗争、民族斗争、部族斗争、宗教斗争导致的各种战争乃至大屠杀,简直就是生活常态,想想就不寒而栗。这段历史要想讲清楚还在真不容易,中学历史课本对五胡十六国历史基本上是一代而过,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太乱了。

谈谈看完后的几点感受。

1.民族的文化特性大于血统。

不同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不同的文化,因为文化特性而聚集在一起的族群就成为了民族。有汉化的胡人,有胡化的汉人,各个游牧民族之间也是不断的整合、分裂,相互之间也有渊源。突厥本来是黄种游牧民族,突厥帝国东扩,在中东地区的白种人也成为了突厥人。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这两个现在世界上最为对立和仇恨的族群,早期也是同一个祖宗。

文化、信仰、生产方式产生的差异,早就超过了血缘上的认同,世界各地都是如此。《人类简史》的作者在书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2.文化需要包容,但文化主体不容撼动

中原政权比较注重名义上的“正统”,在混乱初期,总会有人打着正统的旗号,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有人以汉为正统,比如建立第一个胡人政权的匈奴人刘渊,认为自己是正宗汉室宗亲,可惜天下人并不买帐;有人以东晋的司马氏为正统,名义上遵从东晋的领导,自己称王。开明的胡人政权会积极的寻求汉化,学习先进文化,最成功的中原胡人政权是北魏,统一了中国北方,实行全面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混乱的欧洲也差不多,罗马虽然衰败,但是后来的许多政权还是以罗马为宗主,还大力提倡罗马文化。

文化需要包容,也只有包容的文化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但是主体民族、主体文化的基础性地位是不容撼动的。我们看到,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而其它文明古国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3.乱世兴宗教

在长期的战乱中,人们生活在恐惧和绝望中,只有宗教能带给人希望和力量,而统治者也需要靠宗教来统一思想,所以宗教在乱世中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的佛教、欧洲的基督教都是在这一时期兴起。同时,在沙漠里放骆驼、一盘散沙的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打击异教徒的思想影响下,迅速征服周围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阿拉伯帝国。

4.野蛮战胜文明并不少见

在科技还不是第一生产力的古代,文明的国家、地区往往被野蛮征服。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战斗力强悍,趁着晋朝八王之乱,南下中原,从此北方陷入了地狱。各种大屠杀,随手就屠杀几十万百姓,比牲口都不如。游牧民族基本上对人类文明没有什么贡献,基本上就是打仗、杀人,国家治理水平更是非常低下。当然,后来有些开明的胡人统治者进行了汉化,例如本来是鲜卑人北魏孝文帝全面实施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发展,这是后话。

欧洲也类似,罗马帝国的崩溃,跟当时的蛮族日耳曼人有着莫大的关系。日耳曼人虽然战力强悍,却并不会治理国家,尤其是国王死后每个儿子分一块国土,一个国家很快就支离破碎。匈人(作者特别说明,不是匈奴人)是一个开化程度很低的部族,但是对东罗马帝国造成了沉重打击。

居安思危。落后不是灭亡的必要条件,傲慢才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