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何?消零路上,我们共同前行人生格局的修炼

被悬赏2100万的山西前首富,是个谜一样的人物

2021-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九鸦文化

前山西首富李兆会,多年来一直是个热点人物,这次因为被悬赏2100万“拿人”,又一次造成轰动。

大众爱八卦,李兆会当年娶车晓的事,当然也被一次次翻出,就连他前老丈人是央视版《西游记》的“金角大王”,也成了一个梗。

知乎上有人想起金角大王那个装人的紫金葫芦,或宝瓶,开了句玩笑:

李兆会,我叫你你敢答应吗?

李兆会不敢答应,没法成全大家眼热的2100万,但是他答不答应,也装在一个瓶子里了。

他自己制造的瓶子,一个藏人的瓶子,一个藏了很多秘密的瓶子。

他由一个风光无限的首富,到一个人间蒸发,就当世界没了这号人的历程,说起来真像大梦一场。

1.

2003年春,李兆会还在澳洲上学。

他是17岁过去的,学的是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那本来就是他父亲李海仓培养接班人的意思。但李兆会并没有拿着当回事。

他至少想不到会来得这么快。

那年1月22日,李海仓事件发生后,李兆会在澳洲接到的电话是隐晦的,但他匆匆坐上飞机回国的途中,还是在报纸上惊闻了噩耗。

他父亲,海鑫钢铁集团老总李海仓,在办公室被人枪杀了。开枪的是李海仓的发小,李兆会从小就熟悉的一位叔叔。

那一刻,料想年仅22岁的李兆会,一定如五雷轰顶,既悲痛万分,又百味杂陈。但是李兆会作为李海仓的儿子,海鑫集团的少主,是不允许长时间沉浸于个人情感的,仅仅28天过去,他就被推上了董事长的宝座。

海鑫集团有上万员工,正是一个家族企业帝国,这就像古代皇帝突然驾崩,宝座下暗流涌动,帝国内万事待理,小太子只有仓促上位的情形一样。

那么年仅22岁的李兆会,当时无疑是坐在一个一千多度高温,既要大炼钢铁,又要“炼人”的高炉之上,只是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位年纪轻轻的富二代,会做得那么“好”。

2.

李兆会当初是被他爷爷李春元推上去的,原因应该非常简单。

海鑫集团早先有7个股东,10位创业元老,都劳苦功高。但副董事长辛存海是外人,而集团总经理,李兆会的五叔李天虎,虽然呼声最高,却并没有多少股份。

李海仓当初的股份占到90%还多,他去世后,父母、配偶、子女,按《继承法》平均分配,李兆会和母亲、妹妹,怎么也占到54%以上。

李兆会一家占有的股份如此之多,如果李天虎接班,李兆会一家不服,那是要出乱子的。

而且海鑫集团是李海仓一手打拼出来的,闻喜人只认“海海”(李海仓在闻喜的昵称),李海仓去了,李海仓的儿子居然不能上位,恐怕也有欺负“孤儿寡母”之嫌。

再说,儿子惨遭枪杀,做父亲的对孙子又怎会没有感情加分?所以各种情况加起来,李春元必然要全力支持李兆会。

总而言之,李兆会不管怎样,都在第一时间顺位继承了,就是他以前再烦董事长这个“太苦太累”的活,他也得做。

他这时不只是要为企业的未来负责,也要对父亲,对母亲和妹妹负责。这就像他自己说的:

我要照顾好母亲和妹妹,我不能让父亲的公司败在我手里,现在的条件比我爸创业时好多了,我做不好,就是我无能。

公平地说,李兆会接任之初的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他本来是个公子哥儿,以前只想乐呵呵地活着,但是他忽然就变了。

一上任就努力学习钢铁专业知识,和企业内部运作,很快就适应了董事长的角色。

但是中国私营企业的那套“技术”他也学会了,他在人事上的步子还是迈得太急太快了些。

3.

李兆会上任之初,集团实权还是在李天虎和辛存海手里。李兆会不允许大权旁落,不久就借助爷爷的权威,并利用李天虎和辛存海的矛盾,把他们挤了出去。

李天虎被下放到了海鑫旗下的“海天水泥厂”,辛存海从副董事长直接变成了集团驻太原办事处负责人。李兆会那时候最信任的,只有六叔李文杰,和妹妹李兆霞。

改朝换代换班子,这是很老套很自然,或许也很必然的事,但是李兆会换汤不换药,他的新领导班子,走的还是家族企业老传统,所以这就给他将来的发展,留下了巨大隐患。

家族企业改制,在那时候早已成为共识,这不能不说是李兆会的局限。

只不过每一个帝国的衰落,都不是一夜之间,每一代新主,即便是相当无能的新主,也都能靠了以前的底子和运作惯性,辉煌一阵。更何况李兆会不是阿斗,他上任的前几年,也还在钢铁行业的“黄金十年”之内。

李兆会上任的第一年,遇到“非典”,煤炭涨价,用电受限,运输紧张,但李兆会拿出拼命三郎的干劲,带领核心团队连轴转地工作,终于挺过了难关。这之后,他的日子也就好过起来。

2003年,海鑫钢铁的资产不落反涨,总值达到50多亿,上缴利税超过10亿,成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

2004年,海鑫资产总值达到70多亿,上缴利税高达12亿,成为当年中国民企中的“第一纳税大户”。

2005年,海鑫年销售额高达80多亿,净利润超过4亿。

2006年,李兆会在中国富豪榜400名富豪中位列第56名。2009年,李兆会家族在“新财富500富人榜”中排行39位。2010年,李兆会凭借100亿元的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排名榜第85位。

这期间,李兆会也曾不断地带领领导班子旅游,给特困职工、普通职工发福利,为他们建住宅、别墅,送汽车,给他们办培训班,送他们上大学……

海鑫是利税大户,也是就业大户,据说李海仓时代,当地人每天吃的馒头,有一个是他的,而李兆会时代,则据说在海鑫上班,比做公务员都好找对象。

年轻的李兆会临危受命,不过短短七年,就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富豪,这的确是一个富二代的传奇,相当炫目,李兆会也正是在他最耀眼的2010年,与车晓举行婚礼大典的。

4

李兆会兴盛之时,有很多传说。

他本来外貌上就有些桀骜之气,后来就听说一般不到海鑫来了。他遥控指挥,也不跟当地官员来往。偶尔出现在某次会议上,总是一副墨镜,一身休闲黑衣,相当非主流。

但是他当年与车晓的婚礼,却大操大办,轰动全国。

车晓是文艺世家,祖父辈父母辈都是文艺界的资深人士,车晓本人,曾经跟高秀敏、任泉、徐峥、葛优等都有过合作。

李兆会据说当年一见车晓,立马爱上,但也有人说,他先追过周迅。李兆会接触车晓,听说是这样开始的:

李海仓当年曾经捐给“成龙慈善基金”5000万元,李家跟成龙算是老关系。李兆会迷上车晓之后,曾豪掷200万请成龙吃饭,只是提了一个条件:必须带车晓过来。

事是这么开始的,事也是这么成的,于是2010年,两个人的婚礼就举行了。开席500桌,婚车200辆,3000多名人要人到场,来的一律不要礼金,反而人人回赠一个500元红包,他们那场钻石王老五与明星的婚礼,据说花了5000多万。

李兆会当年最出名的就是这事,那手笔不知道曾轰炸了多少人,但是这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过15个月左右,他们就离婚了。

李兆会提出来的,可能与车晓一直没怀孕有关,也可能与别的什么有关,倒是李兆会依旧非常慷慨。他给的离婚费听说不是一亿多,就是三亿多,反正那对他好像就是一个数字。

李兆会2012年离婚后继续风光,也又娶了一位明星,但是再过去仅仅两年,海鑫的情况就不好了,各种传闻漫天飞舞。等到2017年,这位著名的山西首富,富二代的榜样,居然还因为负债,被法院限制出境了。

他那年被法院执行的债务,不过几个亿而已,但是这个身家百亿的富豪名下,却居然并无财产可以执行。

此事随即又上了热搜,各种猜测、剖析纷至沓来,但是那时候的李兆会,已经让人看不懂了。

像冯仑这种:“凡是男性企业家开始追逐女明星,这家企业就离死亡不远了。”虽然很富哲理,却不够明晰。

5.

海鑫集团的资金危机,其实从2006年就开始了,那一年,也正是李兆会辞去总经理职务,只担任董事长的一年。

有人说,那场危机是因为李兆会的盲目投资造成的。

有人说,那是因为李兆会专心金融去了,他抽走了集团用于正常经营的资金。

也有人追溯到了起初和本源。

家族企业本来问题太多,企业内斗,伤害了企业发展。

钢铁行业本来就资本密集,固定资产占比高,资产负债率高,周期性强,利润低,受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较大,不追求规模不行,追求规模又可能割到自己。李兆会再能,也不过是个新手,他不但没经过行业周期的考验,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他从一开始就把那些经验丰富,具有实干能力的元老赶走,就为事业上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李兆会这代人跟父辈不同,他们是不愿意按部就班,稳扎稳打的,李兆会作为一个百亿钢铁企业的少主,居然会经常跟人说,“我其实根本不想做钢铁”,这就让人心更加不稳,让一些合作关系,从一开始就预感不好,做好了抽腿的准备。

而谈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海鑫危机,人们关于李兆会的思考就更多。

企业管理混乱,李兆会经验不足。中国在房地产和基础建设的拉动下,钢铁行业这个“蛋糕”本来急骤膨胀,但海鑫没有抓住机会,反而使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经济危机,市场缩水,资金回笼,这固然都是原因,但李兆会也不该放弃主业,甚至去拖主业后腿。

他想搞股票搞金融都可以,但他也可以两手抓。

钢铁属于高投入,低回报的产业不错,但它也低风险,投资属高投入,高回报的行业不错,但它也高风险,所以李兆会就不该把家族企业与家族财富混为一谈,让金融投资完全取代实业根本。他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家族财富,吸收私募股权投资,建立专门的资金池,有多大能力干多大的事。

一个原本规模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最后到了粗钢产能仅有600吨,这还怎么活?所以到最后,他就只能篮子破了,鸡蛋也全部打碎。

而这再到了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矿石价格飞涨,钢铁利润越来越低,同行竞争越来越剧烈的时候,他就更加没法支撑。

所以李兆会的问题是里里外外,多方面的,说他的问题是经验问题,能力问题,经营问题,投资问题,政策问题,资金链问题,甚至于败家问题都行,可是李兆会还有一个大问题,却好像被许多人忽略了,那就是:

他在资本市场上,其实只有赚,并没赔,他还是蛮厉害的。

那么他赚来的那30多亿去哪了?

6.

李兆会接手海鑫集团不久,就开始玩金融了,他最出名的一个大手笔,是2004年底,就拿下了民生银行1.6亿股的股份,然后又在2007年上半年抛售,一下子套现10个亿。

这个甜头当然是巨大的,所以李兆会在后面的几年里,就不断出击,山西证券、兴业证券、光大银行等等,做的全是大买卖。

关于这,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李兆会是炒股败家,但是有资料显示:李兆会做的基本都是一二级市场,他基本是快进快出,他的获利至少在30亿以上。而且他从2009年后,就大大减少投资,更多只有卖出的消息了。直到在公开市场基本销声匿迹。

这就是说,李兆会在资本市场上并没有败家,李兆会的事在停止金融投资后才最有意思。

他自称不想做钢铁,后来也真的做了甩手掌柜,甚至还做了不少使海鑫伤筋动骨的事,但是等海鑫集团真的面临垮台危机的时候,他却停下金融投资,回拢资金,过来救火了。

不妨回头看看李兆会那几年的主要操作。

李兆会在完成新的权力分配之后,持股比例已经占据绝对优势,剩下的就在他六叔李文杰等股东手里。所以他就有能力与股东达成协议,05、06、07年的利润暂不分配,等08年再分。

股东利润都暂不分配,这本来应该是为了企业发展,但是李兆会正是在那时候,以更大规模进入资本市场的,后来金融危机爆发,08年当然也没分配。

所以有人猜测李兆会曾把海鑫集团当成“提款机”,他就是因此失去了企业发力的最好时机,很有道理。

闻喜县40%的财政收入来自海鑫集团,海鑫对闻喜人来说重要无比,当地政府为了海鑫集团的存亡发展,应该说付出很多的,2011年,海鑫欠了政府1.19亿税金,人家都没为难。

但是海鑫的虚胖已经显而易见,你能帮它一时帮不了永久,这个锅盖终究是要揭开的。

海鑫一直是虚胖,在裸泳,这个事实海鑫高层和李兆会本人更加清楚,但这个锅盖真正打开,却在2014年。

那一年,海鑫一笔30亿的贷款逾期,这是没法再轻易过关的,所以突然之间,海鑫就六座高炉停产,大量工人失业,大批债主上门了。其中最醒目的一队,是银行行长亲自带领。

企业一旦到了这个地步,那是回天极难的,光那个从30亿到了百亿的传言,就能够造成求贷无门,群起逼债,赊欠休想的局面。所以海鑫之后的什么重组之类,都是虚言,只有逐步破产清理才是真的。

海鑫到了这种局面,李兆会当然也曾努力过,只不过他的办法完全没用,就是有有用的办法,也已经晚了。

比如说他爷爷李春元曾经在家族会议上提出,大家每人拿出一个亿,内部融资,先开一个高炉解决危机,李天虎第一个反对。

经济危机的时候,人家都在积极想办法,海鑫却什么不做,在抽血投资股票。我本来干的好好的,却突然去了一个小水泥厂,凭什么让我出钱?

大家都有怨言,也没人愿意跳上一艘沉船,所以这事肯定不行。

那么就只有走收购兼并的路子了。海鑫这么有名,感兴趣的大公司当然不少,但是这事不是小事,人家是要认真调查分析的。结果海鑫的债务规模,基础情况,还有那些一时看不到但想得到的暗雷,就很快把人吓跑了。

而破产剥离债务呢?这也不好操作。海鑫那么大的企业,牵扯方方面面,这会引起多大震动,造成多大影响?造成多少人多少家庭出现状况?所以海鑫其实是不等着自己锅烂,不好走这步棋的。而那时候的结局,就更不是李兆会们能够掌控。

只不过,李兆会那债务,还是有问题。

7.

李兆会从资本市场赚的钱,应该也会用于海鑫的经营。因为海鑫是他家的,是他的血库,海鑫无血可供,供血不足的时候,他也需要输血。

但是李兆会的负债,似乎还是有些神奇。一个百亿的富豪,名下居然没什么财产可以执行,而且是区区几个亿,这好像怎么也说不过去。

实际上2015年,当海鑫逐步进入破产清理的时候,李兆会的债主们就曾对此提出质疑。他们曾联名举报说,李兆会有“洗钱”嫌疑。

疑点主要集中在海鑫的四大债权方之一,位于上海的海博鑫惠国际贸易公司。

海博鑫惠,之前本来是海鑫的控股子公司,海鑫实业占股89%,李兆会为法定代表人,2010年后,海鑫还曾把原料采购,和成品销售业务,全部转到了海博鑫惠。但是不久后,海博鑫惠突然从海鑫剥离了,股权结构变更为另外三个自然人,实际控制人是李兆会的妹妹李兆霞。

这就是说,海博鑫惠从此以后,与海鑫实业和李兆会,只有业务往来,而无股权瓜葛,法律关联。

而且人们也怀疑,它在2012年的总资产,为何能高达94.93亿,接近于海鑫2009年的总资产水平?

另外,李兆会设立的北京和嘉投资有限公司,本来个人占股80%,后来也转到了李兆霞名下,自立门户。所以这就越发让人对李兆会的资金流向,他是不是有保全家族财富的用心,海博鑫惠是不是自家人在告自家人,产生质疑。

不过上海法院2017年的那次无效执行,却是牵连到海博鑫惠的。起诉方是美锦能源集团,总债务是2.162亿元加利息,其中李兆会需清偿的是四分之一,约5405万元。

实际上今年这场造成轰动的悬赏,也还是美锦能源通过法院发起的:提供李兆会下落并找到他,奖10万,提供有效财产线索,并执行到位,奖励总债务的10%。

这应该是股权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确实不好办。法院2017年执行,发现李兆会名下无财产可执行,而美锦能源也提供不了可执行财产信息,只怕眼热那2100万的人也不好办。

其实各方对于李兆会债务的追讨,大多集中在2014、15年,李兆会是否在转移财产,这不好妄言,但联想到法院在美锦能源债务案之前,就因为广发银行的起诉,冻结过李兆会的财产;李兆会在债务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因为妹妹李兆霞私刻公章,提走矿石投入生产,被港口以诈骗罪起诉带走,是卖了私人飞机还债3亿,才使原告撤诉,保出妹妹的,他很可能真的已经手里没钱。

海鑫集团最后的总负债,据说高达240多亿,光全国供应商就有100多亿,而李兆会本人也债务缠身,那么大的窟窿他怎么填得满!

那么李兆会人生传奇里最大的疑问就来了。

李兆会在澳洲学的是企业管理,从小到大,尤其是掌权之后,接触的都是企业家和投资人圈子,他难道会对上市和发债的概念一无所知?

从他的业绩来看,他即便算不上金融天才,至少也算得上技术成熟的高手吧?

可是他的债务之中,除了成本高昂的银行贷款,却还有更高昂的民间借贷。

海鑫集团是在李海仓时代,就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筹划上市的,李兆会在海鑫最风光的那几年为什么没想过这个?那基本是没问题的。

他就算不搞上市,也还有发行债券这条路可走,以海鑫当年如雷贯耳的声名,外人看到的规模、实力,这依旧不难。

这两件事,比海鑫规模小,名气小的企业都做到了。

李兆会的高负债,不能不说与此也有很大关系,所以这事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李兆会从22岁临危受命,到40岁左右人间蒸发,一路走来大起大落,也令人眼花缭乱,所以这真是个神奇人物,不知道他的谜什么时候能够全部揭开。

•  END  •

文/九鸦

图/网络

更多文章,见公众号:九鸦文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