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经营的七个真相(文摘)

2020-01-30  本文已影响0人  雁心老师
1.控制和改造,会掐死关系。

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

曹敬唯:在婚姻中,如果一方控制欲太强,而另一方又无能反抗,那这段婚姻很可能会以离婚收场或者是一个悲催的关系下维持名义。

2.看不见感受,救不活关系。

家庭治疗大师约翰·贝曼说:中国家庭最大的问题是夫妻和家庭成员之间不会处理差异,大多数夫妻不是在试着从差异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在争谁对谁错,谁该服从谁。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于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看到。”看不见感受,也就是否定了这个人的存在。人都不存在了,关系还怎么延续?

3.袒露真实自我,关系才有出路。

家庭治疗开创者萨提亚女士提出了“一致性的沟通”。

她认为,沟通由自我、他人、情境三部分组成,只有当自我,他人与环境都呈现出真实的一面时,沟通才算开启。

当关系中的一方愿意真实,不再遮掩,关系才可能走向新的阶段:不论是结束,还是更亲密。这个新的阶段会比之前的状态更适合彼此,因为这是两个人遵从内心做出的共同选择。

真相有时会让人伤心,但掩盖真相,获得的只会是虚假的幸福。

在中国式的亲子关系中,太多的真实被压抑,只有勇敢撕开表面和谐的遮羞布,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关系才会迎来真正的和解。

4.敢于道歉,关系才有温度。

萨提亚导师郝宗媛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两个人有矛盾起冲突的时候,都期待对方做出让步或改变,都渴望在对方的改变中体验到自己是正确的、重要的、被爱的、有力量的。而实际上,如果不是被威胁的情形下,先做出改变的人内心往往是更有力量,更与自己柔软内心联结的那个人,改变与主动表达并不代表着你是弱的一方,相反的,里面蕴含着你对关系的在乎,你对人的在乎,你的勇气和力量。

愿意说出一句“对不起”,有时效果胜过“我爱你”。这代表着对关系的在乎,对对方的重视,是一份真诚的邀请:我愿意重启我们的关系,你愿意吗?

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可能做出一些后悔、遗憾的事情。幸运的是,道歉是可以创造的事后修复,有了它,关系就能升温。

5.下结论前先去了解,关系的真相比你认为的要复杂。

苏格拉底说:上天赋予我们一个舌头,却给了我们一对耳朵,所以我们听到的话比我们说的话多两倍。

遗憾的是,在关系里,很多人常常说得多、却听得少。

当你抱怨对方时,是否动过一丝念头:对面的这个人我真的了解吗?她会这么想的背后经历过什么呢?她没有没什么生命故事是我不知道的?

“如果你不了解,你就闭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过了什么。如果你了解,那你就更应该闭嘴。”韩寒的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去倾听、去理解,这个过程自然会解答你的一些疑惑,你会看到更多的真相,放下一些曾经的评判,在关系中变得更释然。

6.跳出角色看见人,关系才会更动人。

廖一梅在《柔软》中写过一句台词: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而了解,是分层次的。你是在哪个角色中去了解对方,决定了你的了解可以抵达的地方。当你愿意跳出角色,看到背着不同角色下那个最本真的人时,你会收获最大程度的了解。这份了解,会拓宽你们关系的厚度、增加关系的深度。

7.接纳和尊重放在爱的前面,关系才会长远。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写道:

爱是一种能力。爱包含关心、责任、尊重、认识。你爱你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你也为你所爱的东西而努力。

两个精神独立的人相爱,才能让关系走得长远。

萨提亚信念:人因相同而联结,因相异而成长。

好的关系里,你可以安心做自己,我也可以开心做自己,尊重彼此的差异,庆祝拥有的交集,在接纳和允许中,各自活出最好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