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好了歌》之启示录
推荐编辑:枫叶丰泽
【编辑荐语】:一曲《好了歌》让作者思考许久。叹文中人的不幸,怜文中人的无奈。可是作者并不认同这样消极于世的生活状态。在作者心中,积极向上,朝着阳光奔跑的生活状态,才不枉来世走一遭。一篇积极温暖的文章,文笔自然、流畅,观点充满正能量。枫叶丰泽分享并推荐好文。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首《好了歌》近几日时常在我的脑海中盘旋,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洗碗擦地的时候......这种深刻又彻底的虚无主义,这种"万事到头都成空,及早抽身了尘缘"的极端思想仿佛一把闪着冰冷银光的剑刺在胸膛,让人很容易掉入到虚无和无意义的泥淖中。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首《好了歌》是整部巨著的铺垫,出现在鸿篇巨制的第一章的结尾部分,铺就了这个作品的思想基调。
甄士隐“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他的后半生可谓日暮途穷,独女丢失,家中着火,家道中落,投奔岳父,常被奚落。于是心灰意冷,偶遇两个和尚,一首道尽人生无奈、困境与悲凉的《好了歌》让他大彻大悟,看破红尘,云游天涯。
这样的人生选择倒是一种极大的解脱,心灵的极度释放,不再有红尘俗世的种种牵挂,不再有世俗情感的种种羁绊。然而,人的一生果真就是如此悲凉吗?非得用如此决绝的方式来和一生做个决断吗?
我兴许是缺少这样的慧根,兴许是境界未到,所以我更欣赏的是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
一个人能够有幸来到这缤纷灿烂的大千世界是何其幸运!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整个世界变得光明而温暖,那婆娑摇曳的树影,汩汩流动的河水,不急不躁结网的蜘蛛,暗香涌动的花儿......当明朗的月光洒满大地的时候,整个世界变得静谧安详,三两颗闪闪发光的星子,树丛里啾啾唧唧的虫鸣,倒映在水中那璀璨的万家灯火,温暖的灯光下孩子们嬉笑跑闹的身影......
人活着的意义不是去感受虚无,而是从虚无的泥淖中充满勇气地挣扎出来,睁大造物主赐予的那双明亮的眼睛,去看到一切生命里的盎然生机,迈开健壮的双腿去丈量世界的广阔与丰腴,张开温柔的双臂去拥抱阳光,温暖和爱。
我喜欢杨绛先生在钱钟书和园园离开人世后,虽茕茕孑立,却内心丰盈,满怀深情写下了《我们仨》,留下了那么多为后人所推崇的精神哲学和温暖通透的生命启示;我也喜欢我的男神苏东坡历经千万磨难依然能够写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贯穿于一生的达观和从容为多少后世人敬仰,让多少陷入泥淖的人从那里汲取了无穷无尽的精神源泉;我也敬仰李桓英那样抛弃所有的荣华富贵,深入到麻风病村致力于疾病的研究,一生认定方向,坚定果敢地为梦想纯粹地活着。
飞蛾扑火是一种怎样的勇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又是怎样的果敢!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之一生,终有一死,到了终点,谁的结局都是如此,只是早晚的事情。曾经辉煌也好,颓败也罢,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众生平等。
难道知道了这样的终局,就在虚无的沼泽中停滞不前吗?
生容易,死亦不难,能够赋予意义的是回望来时的路,那层层叠叠明明明暗暗的山一程水一程要怎样走?
我看过在勾心斗角中,在蝇营狗苟中活着的人,也许他们所得到的因为工于心计早人一步,然而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呢?充满了倾轧,算计,背叛,冷眼,鄙夷,那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让人不齿和不屑。
我也看过在拼搏和奉献中活着的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兢兢业业,从容大度,甘于奉献,敢于担当,他们也许没有收获盆满钵满,可是充盈在内心的是他们给予别人阳光般的温暖,更有别人给予他们的尊重,认可,赞赏和爱,这是一条花香飘溢的路,让人羡慕和向往。
我也看过那些认定了目标,便坚实行走在大地上的人,一步一个脚印,淡泊着,纯粹着,不慌不忙地努力着,冷嘲热讽不能泼灭他的梦想之火,赞扬溢美亦不能让他遗失初心。他的眼里只有一束明亮的光,他的一生都在为这束光燃烧着。这是一条孤寂、冷清却充盈的路,这是一种“满地都是六便士,我却只看到了月亮”的崇高境界,非常人、凡人所能达,吾辈只有仰视之。
我看过更多的人,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便是载着七情六欲的身体和思想,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努力地活着,爱着,勇敢地去担起责任,也不放弃权利,不惧怕忙碌和劳累,也在闲暇之余去寻找一方独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有悲伤,也有欢喜,有梦想,也有挫败,有深沉的爱,也有彻骨的痛。他们痛着,快乐着。这是一条凡体肉身大多要经历的路,平淡,却也不失精彩。
当一个人垂垂老矣,白发苍苍的时候,回首过往,一切都烟消云散了,但是走过的那一程山,一程水,爱过的人,拼搏过的汗水,努力过的成就,挫败后的重新站起,失去过后的豁达从容......便是真正的“好”和真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