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卡片学习创作法

安迪sir | 05 认识事物的三个层次

2020-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安迪sir

【知识描述】

认识事物分为三个层次:

1. 信息层面:是什么样的,有什么;

2. 逻辑层面:为什么是这样,什么导致了这样;

3. 假设层面:关注逻辑思考的起点是什么。

就象我们看到一棵树,先是关注花朵和果实,然后关注枝干,最后关注根系和树种。

这三个层次对应复盘的三个动作:回顾、反思和探究。事物的本质是相对客观的,而假设是主观的,千人千面。不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假设,是伪假设。

【知识联想】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人问三个正在砌墙的泥瓦匠,说:“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说:“我们在砌墙。” (信息层面)

第二个人说:“我们在建一座高楼。” (逻辑层面)

第三个人说:“我们正在建设美好生活。” (假设层面)

10年过去了,第一个人仍是泥瓦匠,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而第三个人成了公司老板。

态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这个态度、格局就是我们的底层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影响结果。

【经历联想】

由这个故事又想到了跃迁,从2017年开始这个词很火,源于古典老师写的《跃迁》,还有赵昂老师的《洞见》,这两本书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词 - “认知”,最后都提出一个结论:升级的动力来源于“如何定义自己”。

这跟《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到的“Be - Do - Have”循环模型是一脉相承的。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就我自己而言,定义自己为“助人者(本质)”,跟价值观(根系)直接相关:利他、智力刺激、成就感,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帮助他人成长,从而获得成就感”,咨询和培训只是实现助人的手段(枝干)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参加小小sha的图卡实战营,紧接着接受21天共修打卡挑战的原因,因为我心里明白:所有的Do都是围绕着助人者这个假设进行的,拥有了技能才能更好的助人。

这个认知让我产生了行为的改变:不符合这个条件的事情一概排除,即便面对许多的诱惑也不为所动,先专注做好这件事。

【行动与启发】

只要坚持打卡,养成习惯,图卡、写作等输出价值会将我们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花朵和果实 - Have)。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