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学习圈理论—大卫·库伯
成人经验学习是指成人以经验为学习的基础和动力,通过对这些经验的详细回顾、深刻理解、系统反思以及重新构建等步骤,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或者产生行为改变的学习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罗杰斯、麦基罗、库伯等为代表的研究者对成人经验学习十分关注,进行系统研究并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学说,成人经验学习理论已经对世界成人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但演变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而且成为一种实践运动,被广泛应用于具体的成人教育教学中。“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在此,重点介绍库伯的经验学习圈理论。
美国教授大卫·库伯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经验学习圈理论。
1、内容:库伯指出,学习者要有效进行经验学习,必须具备以下四种密切相关的基本能力,或者说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实验(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积极实验)。具体实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即使自己投身于各种新的经历的开放精神和意愿;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即能够从不同视角检视这些新的经历的观察和反思性技能;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理解所观察的内容并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即在观察中形成综合观点和概念的分析能力;主动实践阶段是学习者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中,即将新观点和概念应用于现实中的决策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以这些能力为基础,库伯构建了立足于知识基础的经验学习圈,把经验学习划分为四个基本过程,这四个过程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呈现螺旋式上升态势。(1)具体实验阶段。学习者不受已有经验的局限,而是采取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心态,置身于新的环境,获得新的经验。(2)反思观察阶段。学习者在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从不同的视角对所获得的新经验进行思考,例如新经验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与已有经验有什么联系,等等。(3)抽象概念阶段。学习者在反思观察的基础之上,归纳和整合出“统整的观念”(抽象概念),上升为理性,形成适用于一般情况的经验法则。(4)实践检验阶段。学习者将所形成的抽象概念应用于实践进行检验,将其转换为已有的经验。库伯认为,这四个阶段需要由学习者自己协调、克服,并且它们是相互关联和反复循环的,从具体经验阶段开始,经过反思观察阶段和抽象概念阶段到实践检验阶段,“无论最后阶段采取什么行动都会变成另一个周期的具体的体验,然后开始新一轮的……循环”。经验学习是一个连续反复的过程,学习者可以从任何一个阶段开始。
2、学习过程结构维度:学习过程有两个基本结构维度,第一个称为领悟维度,包括两个对立的掌握经验的模式:一是通过直接领悟的具体经验;二是通过间接理解符号代表的间接经验。第二个称为改造维度,包括两个对立的经验改造模式:一是通过内在的反思;二是通过外在的行动。在学习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经验学习过程是不断的经验领悟和改造过程。
3、基本观点:
库伯认为,经验学习是学习者“改造经验产生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经验发挥着中心作用。库伯对经验学习的界定,强调以下四个方面:经验学习是适应和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内容和结果,即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知识是一个不断转换的过程,是持续的构成与再构成的改造过程,而不是独立实体的获得或者传递过程;学习是改造主观形态的经验和客观形态的经验的过程;要理解学习就必须理解知识的性质,同样,要理解知识的性质也必须理解学习,二者密不可分。
(1)任何学习过程都应遵循“学习圈”。
学习的起点或知识的获取首先是来自人们的经验,这种经验可以是直接经验即人们通过做某事获得某种感知,或借用哲学的术语说,就是“对世界图景的第一次粗略地把持”。当然这种也可以是间接经验。因为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将世界的每一件事都“经验”过一次。
有了“经验”,学习的下一步逻辑过程便是对已获经验进行“反思”即人们对经验过程中的“知识碎片”进行回忆、清理、整合、分享等等。把“有限的经验”进行归类、条理化和拷贝。
然后,有一定理论知识背景和一定理论概括能力的人便会对反思的结果从理论上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这个过程便进入了学习的第三阶段——“理论化”,如果说前面两个阶段是知识的获取的充分条件,那么,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于知识的获取则是充分而又必要的条件。库伯认为,“知识的获取源于对经验的升华和理论化”。理论化阶段,学习者要做的工作很多,包括要将过去的分析框架即类似于某种“应用程序”从大脑“存储器”中暂时“打开”对反思的结论即相关文本进行处理,得到人们所希望得到的结果。
学习圈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行动”阶段,可以说,它是对已获知识的应用和巩固阶段,是检验学习者是否真正“学以致用”,或是否达到学习的效果。如果从行动中发现有新的问题出现,则学习循环又有了新的起点,意味着新一轮的学习圈又开始运动。人们的知识就在这种不断地学习循环中得以增长。重视“学习风格”的差异
库伯认为,由于每个人的内在性格、气质的“差异性”,以及生活、工作阅历、教育知识背景的“差异性”,从而导致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的“不一致”。根据学习圈理论,可以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大致的分为四类:经验型学习者、反思型学习者、理论型学习者和应用型学习者。库伯认为,这四种类型的学习风格不存在优劣的价值判别,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互补性。正因为如此,在设计教育和培训项目时要考虑到这种差异的存在。
(2)集体学习比个体学习的效率高。
集体崇尚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反对把学习看作孤立和封闭的行为;倡导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争论;重视学习者的相互启发、分享知识。正因为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风格,才有了他们对某种事物看法的不同观点,在辩论的氛围中在思想的碰撞中“知识得以增长”。不同思想的“交换”使得每个学习者得到更多的思想。毋庸赘言,这种集体学习的学习模式更有利于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4、对库伯经验学习圈理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其一,完整的学习过程包含了具体实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积极实验4个阶段;其二,不同的人在学习风格上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学习风格的人对于各个阶段的偏好不一样,他们在各个阶段中学习的效果也有不同。其三,该理论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从具体实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从抽象概念化(理论、理性认识)——主动实践,是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选择和加工,才能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
5、鉴于此,培训讲师在设计课堂上的培训活动时,应当在经验学习圈理论的指导下,依照让学员获得体验——引导学员进行反思——过渡上升到理论知识——引发学员将培训所得应用于实践这样的4个步骤设计并实施培训,这样做的好处概括起来有
(1)确保培训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研究证明,如果遵循了这个学习过程,人们的学习更为有效,学习成果保留的时间会更长,还会有利于培养更有效的行为技能。
(2)如何按照学员的特点和需要实施培训,是长期以来困扰培训讲师的一个难题。将培训按照经验学习圈进行设计和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兼顾到各种学习风格的学员的学习兴趣及学习需求,达到培训收益最大化。
(3)依照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来实施培训活动,将有助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员在自己不擅长的学习阶段里逐步弥补自己的不足,毕竟各种风格都有长处和短处。课堂上学习风格各异的学员在完整的学习过程里,会潜移默化,相互感染,彼此欣赏,取长补短。
6、成人经验学习的基本观点。
(1)经验是成人重要的学习资源。
对于成人来说,他们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和承担着多种社会职责,这使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成人实施学习,往往以已有的经验为依据和前提,已有的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依托。虽然在成人经验学习理论中,研究者对经验内涵的界定、对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理解等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但是,经验深受他们的重视,被认为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和成人学习者“活的教科书”,在经验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麦基罗认为,“成人质变教育的题材是学习者的经验”;贾维斯认为,“所有的学习始于经验”,等等。
(2)由注重认知转为认知与情境并重
早期的经验学习理论将着重点放在个体的认知上,认为学习就是个体“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即个体是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不断解构(改造或改组)、不断建构的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研究者认识到情境在经验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并以解决情境中的某种问题为旨归的,因此,提倡既要关注成人的认知又要关注外部的情境。“虽然个体学习者能够反思或者重温自己的各种经历并从中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是帮助学习者认识情境因素,并认识到人的不同经历是如何被这些情境因素所定义的,其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3)批判性反思是经验学习的内驱力
批判性反思是指成人以自己或自己的实践活动为认识的客体,对其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思考。尽管成人经验学习理论研究者所提出的理论不尽相同,但都十分注重批判性反思,将其作为转化学习的内驱力和必不可少的阶段。“经验本身有价值吗?并非如此——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在经验学习中,成人只有对已有经验不断进行批判性反思,才会使其不断修正和完善,从而发生质的变化。
7、“乌蒙论坛”是昭通市委党校培训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尝试。
昭通市委党校面向社会举办的“乌蒙论坛”,采用辩论和讨论的新方式进行的学习新体验、快乐新挑战,形成了一个经验学习圈,吸引了社会各界成人,包括公务员、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各类成人参与,因其符合大卫·库伯的成人经验学习圈理论,所以短短五期下来,引爆社会关注,吸引各单位与广大青年干部广泛踊跃参加,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乌蒙论坛的规则设计的难易适中、话题内容的切中现实、事前不知道的辩题的唇枪舌剑、对参加者语言的挑战极限、对经验知识快速整理能力的检验、对辩手思维能力的最大化挖掘、对辩手主体才能和价值的有效展示、对未知结果的悬念期盼、风格各异的辩手交锋等过程都体现了尊重个体学习的认知的规律性、个体学习风格的差异性以及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集体学习的高效性,都是让“乌蒙论坛火了”、“党校原来可以这样办”的重要原因。因为符合,所以火爆。
乌蒙论坛采用辩论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符合成人经验学习圈理论的基本观点:
(1)经验是成人重要的学习资源。党校教育面向的是各级领导干部,是成人学习的学校。乌蒙论坛顺应了成人学习的基本规律。对于成人来说,他们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和承担着多种社会职责,这使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成人实施学习,往往以已有的经验为依据和前提,已有的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依托。参加事前不知道辩题的乌蒙论坛的辩论,只有辩论前3天知道大概的学习方向,没有更多时间去准备,全靠成人平时积累的经验知识进行,在乌蒙论坛的学习圈,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辩手汇集再一起,各种经验、多元知识、不同的观点、不同是视角、不同的思想、不一样的你我他汇集在一起,取长补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集体学习的高效性高效率远远高于个体的学习。
(2)由注重认知转为认知与情境并重。传统的满堂灌或报告式教学或讲座以注重认知为主,而乌蒙论坛创设了一个认知和情景并重的学习圈,不是谁在那里主讲或满堂灌,而是主体在一定的规则下的情景模拟,唇枪舌战、战火硝烟,在论坛中主体能够自由地展示思想和知识以及智慧,在真刀实枪中进行充满激情的争论,发表不同的见解,畅谈对现实问题和人生价值以及世界什么是怎么样的独到理解,有对手、有观众、有掌声、有喝彩、有点评,这样的学习圈没有起点更没有终点,它不是孤独的,是开放的、共享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和创新的,更是富有悬念和刺激的,营造了相互享受、相互欣赏、相互褒贬、相互借鉴中的学习氛围。参加乌蒙论坛的辩手或观众在结束乌蒙论坛之后,往往会长久地思考和反思自己过去的经验知识的欠缺,会立足现实强化学习,对未来有一个学习的定位和努力方向。
(3)批判性反思是经验学习的内驱力。乌蒙论坛的方式是辩论,而辩论思维的实质是批判性反思的过程,而批判性反思是经验学习的内驱力。辩论是为了申明和维护自己的立场,批判性思维是为了做出正确的判断,追求真理。尽管如此,辩论双方都是为了申明和维护自己的观点用批判性思维去做出正确的判断,像捍卫真理一样去辩论。正是,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成人学习不喜欢听那些照本宣科的说教,或者言之无物的灌输,辩论中蕴含的批判性反思正是成年人善于独立思考、长于经验学习的强项。所以愿意主动参与乌蒙论坛或者积极旁听乌蒙论坛的重要原因。
(4)乌蒙论坛的形式营造了一种集体崇尚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学习不再是一种孤立和封闭的行为,通过规则的制定,倡导和引导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争论,重视学习者在不同立场不同观点的争论中相互启发、分享知识、启迪智慧。正因为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风格,才有了他们对某种事物看法的不同观点,在辩论的氛围中、在思想的碰撞中“知识得以增长”、“理论思维得以锤炼”。不同思想的“交换”使得每个学习者和旁听者得到更多的思想。毋庸赘言,这种集体学习的高效的学习模式更有利于知识和理论思维的生产和传播。论坛上的主角即正反双方辩手之间以及与论坛下的听众之间又相互构成了一个更大的经验学习圈,形成台上的人在思辨,台下的听众在思考的互动学习氛围。
创新一词源于拉丁语,指破除旧事物创造新事物。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创新”有不同的内涵和标准。就培训教育领域而言,创新是指以新的培训教育理念为指导,使用新的培训方法教育和引导学员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创新培训方法则是指在原有培训方法的基础之上,遵循教育规律,针对学员特点、学习内容和培训相关需求,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取得培训实效、实现培训目标。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党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实效是党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1)创新培训方法的理论依据。美国教授大卫·库伯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经验学习圈理论。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具体经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理解所观察的内容并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主动实践阶段是学习者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中。库伯学习圈理论基本观点为:第一,任何学习过程都应遵循“学习圈”。第二,学习圈理论强调个体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第三,集体学习的效率高于个体学习。学习圈理论对于教育培训意义重大。以学习圈理论为依据,培训师在教学内容、课堂活动的设计上,可构建四个学习步骤:学员获得体验——引导学员进行反思——上升为理论知识——引发学员将所学应用于实践。这一学习过程利于确保培训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利于最大限度地兼顾不同学员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培训学员的学习技能,实现培训收益最大化;有助于不同特点的学员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2)创新培训方法的现实依据。针对学员工作需求,从实际出发,适时地创新教学方法,将党校教育的政治性与学员需求的多层次性有机统一,取得培训实效。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校教学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实施以来,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水平,但教学工作的具体实践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培训和轮训两类不同班次的任务区分不明确,教学内容上存在“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针对这些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和反复研究,2004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党校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此次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构分类别、分层次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改革重点相配套,教学工作的其他环节包括教材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习考核等,也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特别是要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出一系列反映时代特点、适应不同班次、不同学员需求,增强培训效果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弊端。传统的培训手段是党校教学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传统培训主要有两种典型的教学方法:讲授培训法和研讨培训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这两种典型的教学方法其弊端也在逐渐显现。
讲授培训法的弊端。讲授法是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培训方法,也是传统的培训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采用集中办班的形式,老师系统地向学员讲解需要掌握的业务理论知识,使学员逐步理解、消化和吸收。课堂讲授法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培训方式,利于学员在有限时间内学到较多的基本知识,也易于考查培训的进度。但随着培训对象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讲授法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一是沟通单向性。讲授法体现了组织传统的权威主义架构,这种架构会引发受训者的一些消极行为,如被动学习和厌倦听课。此外,培训者和学习者之间交流思想的机会很少。二是难以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员的讲授,很难顾及学员的个体差异。事实上,党校学员基础差别较大,单纯的使用讲授教学方法,难以使全体学员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三是缺乏直观和感性。讲授法缺乏学员的主动参与,随着听课时间的加长,学员会注意力分散,兴趣减少,讲的知识容易忘掉。
研讨培训法的弊端。研讨培训法是一种通过事先调查及报告的方式与其他学习者交换信息、研讨问题的培训方法。成人培训中,研讨法是仅次于讲授法广泛使用的方法。研讨法可以有多种组织形式,鼓励学员提问、讨论和争辩,有助于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但此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缺点。一是难于组织。它需要一个善于组织讨论的主持者,主持者必须善于引导参与者围绕研讨主题展开,否则,就会漫无边际,浪费时间。二是需要充分的时间。讨论前,每个参与者都需要做好讨论主题的准备工作,讨论的焦点要想有意义,有深度,需要充分的讨论时间。三是受到参与者学识水平的限制。研讨法的运用范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研讨法的成功与否与参加研讨学员的学识水平密切相关。
培训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不论是讲授还是讨论的方法,单纯地使用这些传统的培训手段已不是很受学员的欢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培训媒介不断出现,培训方法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革除传统培训方法的弊端,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培训设施和手段,将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开辟教育培训新途径,探寻个性化的、互动的、经济实用的培训方法。党校教育需要针对不同的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采取相应的培训方式与多种培训手段相结合,满足培训需求、增强培训效果,将培训逐渐从知识灌输型转变成能力提升型,逐渐提高培训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