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档案对话窦志| 休止中的一时空
行走
记忆中
﹀
﹀
﹀
这里像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电影场景,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当我走过灯火辉煌的时报广场,故事里的一切就正在各自进入他们的角色。
各色的建筑挺拔在这座世界的城市中心,上城洛克菲罗的金色雕塑与无线电音乐厅,下城典雅而古老的公园,每一个场景都融入它的肌肤。摩天大楼,神秘小巷,每一次的驻足都历历在目,每一次的行走都让人浮想联翩。
金刚
温柔的野兽
在帝国大厦上被击败
所有看过《金刚》的人,都不会忘记影片结尾金刚爬上纽约帝国大厦,然后被战斗机攻击受重伤,摔落地面而死的场景。这个被保留在两个版本《金刚》中的经典场景不仅涵盖了影片所要表达的一切,也成就了人们对帝国大厦最深的印记。
美国往事
上帝保佑美利坚
他们始于一个梦想
盛于一个王国
《美国往事》中的纽约是伤感的,布鲁克林大桥下的纽约似乎褪去了锦衣,染上岁月的味道。由于年代相隔已久,影片里的部分场景在现实中已不存在,但这仍然阻止不了各地热情的影迷们,循着经典电影的痕迹游览另一种纽约的风情。
当一个城市拥有世界上能找到的一切元素,也拥有世界上能找到的任何一种人,这个城市便无可替代。于是,纽约成为了好莱坞电影取景的第一选择。
世界从未有一个地方像纽约这样,包含了如此多的含义。似乎这里的每一个街道的转角,小巷,房间里都时刻发生着只有在纽约才会发生的故事。
大苹果、哥谭镇、不夜城、世界之都、帝国之城……都是这座城的称号。
文艺
空白心
﹀
﹀
﹀
余华是我比较欣赏的作家,虽然产出不多,但以精致见长。当他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我所有的情绪被悄悄调动着,那种不真实的真实感逼仄而来。于是我便在这种极不情愿的状态中喜欢这他的作品。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 余华《活着》
福贵的命运昭示着人类苦苦追寻一切不过虚妄而已,其实人真的只是一种存在,它和万物一样并无意义。追寻,探究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大笑话而已等等。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
◇
◇
对于艺术,我更偏爱吴冠中先生:
“寥寥几笔,形神兼备”
吴冠中:我把四季用来等你
-- 春 --
细雨如织,
细数回忆的时间,
似乎也变得很长很长,
如同从未断线的雨丝,
无止无休。
在冬天之末,
春天之始,
手捧一片新绿,
眼前的黑瓦白墙,
也似乎生动了几分。
太湖石上写不尽的春光,
却隐在墙角之下。
只是不知,
你会不会走过这道门?
草长莺飞的季节,
如果春天欢喜,
这一片姹紫嫣红会有多么美丽?
-- 夏 --
夏天来了,
这个多雨的季节。
纷杂而至的记忆,
似乎也带着潮湿的味道。
人来人往的街道中,
是谁的雨伞甩出了朵朵莲花?
-- 秋 --
我在黄叶上写上你的名字,
然后一片片埋进土里,
装进记忆。
野渡无人舟自横,
小小的岸边,
小舟带着陈年的记忆,
静静的等待。
-- 冬 --
下雪了,
我们曾相约一起看雪,
最后却都食言了。
落雪了,
纷纷的白色花朵,
是冬天的礼物么?
树上挂满了白色的花朵,
这样的冬天,
好像会魔法。
银装素裹的世界里,
只有这袅袅而起的炊烟,
带着生命一些活力。
建筑
活力
﹀
﹀
﹀
“大学时期第一次建筑临摹就是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质朴浑厚而充满神奇的建筑形象,让我领略了建筑设计的魅力。后来看到他更多的设计作品,虽形式不同,但都充满活力。”
他曾提出关于“现代主义建筑”的五个观点,让包括我在内的建筑学子们受益匪浅:
第一,建筑要随着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该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第二,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第三,他主张采用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第四,他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束缚,放手去创建新的风格;
第五,他主张发扬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柯布所处的时代,工业革命已经大规模的发展起来。内燃机的发明,铁路的蓬勃发展,生产流水线的普及,整个世界即在光荣迈向产业主义。但是旧事物总是滞后的,精神世界总是沉醉在过去,古典时代的艺术仍然在垂死挣扎,建筑上的滞后则更为明显,折衷风格的产生恰恰说明建筑已经迷失方向走投无路。这时,柯布西耶吹起了改革的号角:
要么进行建筑,要么进行革命。
“柯布的毕生充满活力,他永无止境的创造精神是我效仿的榜样。”
“我们不再是艺术家,而是深入这个时代的观察者。虽然我们过去的时代也是高贵、美好而富有价值的,但是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做到更好,那也是我的信仰。”
建筑一直在更新,我们其实一直都在“走向新建筑”……
(感谢档案讲述者窦志先生的分享)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