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练习课

2023-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做个会思考的老师

今天的练习课,主要围绕线段图展开。第一阶段:看懂图。

在看图、说图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线段图的三要素:条件、关系和问题,并通过多和少的比较,使学生知道,少的部分需要画成虚线。

此处,由于我的一个失误,反倒促进了学生对线段图的理解:在画第一个线段图时,学生发现图中没有标问题,于是我问道:没有标问题的线段图在解题时会出现什么问题?这样一比较,学生加深了对线段图中条件和问题的作用的理解。

第二个线段图,其实我是故意没有标出3/4这个分数的,我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图中“松树占杨树的3/4"这一关系,结果两个班的学生都说”少了1/4“这一信息。其实也不能算错,但通过比较后发现,直接用3/4会更简单一些。看来,教材中直接标出3/4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的教学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4班针对第二个线段图,提问时:有个学生(程度稍差)因为没有看出3/4这个关系,在描述图意时说:杨树有60棵,松树有多少棵?这个错误的出现,正好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并在辨析中认识到了解决分数问题,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一信息十分重要。也算是错的其所吧。所以说,课堂上学生的错误都是一种资源,就看我们是否能够及时抓住,并巧妙地利用了。所谓”错若化开,精彩自来“,大概就应该是这个意思了吧。

第二阶段:比较图。

通过图1和图2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包含关系和比较关系的线段图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在比较关系的线段图中,要先画单位”1“这样的画图技巧。

第三阶段:画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中教师最头疼的事估计就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其实,我觉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听和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听懂了,并不等于做对了,做对了也不一定等于学会了。就以这个画图为例,学生在读图、比较的过程中,好像应该都理解和掌握了画图的方法,可真让他们画图时,就会发现,各种问题就一涌而出了。因此,课堂上适当的动手做的练习时是必须的,只有让学生静下心来真正地做一做,他们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引以为戒,及时改正。

第四阶段:发散思维,根据算式编题。

根据4×3/4编题,学生编的题目大多是围绕分数乘法的意义,且很多题目都是同一类型的。于是我出示了长方形的图,学生马上想到原来这个算式还可以解决长方形的面积。下课时,有个学生走过来说,老师这个算式还可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其实,之所以选×4的算式,意图就在于此。又有个学生说,还可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来学生的思维已经打开了,但一开始,为什么他们没有想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问题也许就出在我们教师的备课(练习设计)方面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