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来试试我是你的港湾历史

一次性更新你从小学到大学的知识

2018-04-06  本文已影响1550人  格列柯南

从小学到大学的教科书虽然一直在不断更新和修订,但对于已经毕业了的人来说,脑子里装的,却不一定是新知识。

这16年算是人生系统性学习知识的岁月,工作之后不见得人人都有时间来学习,如若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很多就不免落伍,或者存在根本性的错误。

如果你是80年代的,那么你小学初中学到的可能只是截止到80、90年代的知识,而到了2000年之后的新事物或者知识界的最新进展,你可能就不了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小时候学习太阳系中有九大星星,到了2006年,冥王星已经被“踢出”了太阳系,若是没能读到新闻或是进一步学习,就还抱着太阳系九大行星的陈旧知识。

如果说,学校学习到的知识是一个长短板相同的木桶,那么毕业后或者读了研究生后,进一步了解到的知识,就让这个木桶有高有低,出现高低不同的长短板。

大学后进入研究生阶段的人,学习到的都是专业性更强的知识,对于其他方面就难免不足。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理工科博士的思维里,还是一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很多文科博士后,连最基本的大爆炸理论和经济学基础也不懂。

而工作后了的人,也是大致如此。

有没有能够修复这个长短板不一知识木桶的方法呢?答案还是多读书。不是要去读很深入的专业性研究论文和专著,而是要了解各学科基本的进展。

近日读到的《大历史》一书,算是一部较好的作品。至少让你在回顾了小学到大学所学的一些基础理论,也能够对一些学科的最新进展有所了解。

大历史:万物与虚无之间

《大历史》至少包含了化学、物理、生物、地理,当然还有历史(包括考古)等科目的知识,还较为合理地按照宇宙起源到宇宙毁灭的历史顺序,把这些知识串联在一起,并系统化地予以更新。

中学时候是不是觉得背诵元素周期表特别没用?除了水分子,你还记得几个分子式?一个氧原子带几个质子和电子?大陆漂移学说是被学界肯定了还只是一个故事?科幻小说中的场景有多少是合理的,有多少是胡扯?

此书主要介绍了三大学科范式,第一部分讲的宇宙的起源,涉及的主要理论是大爆炸理论,第二部分是地球的形成,涉及的是板块构造论,第三部分就是生命的变化和演进,自然也就是进化论。

剩下的才是人类的历史,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作者(们)不是按照传统的历史阶段去分析和对比各国的历史(综合了国别史的世界史),而是以人类总体为角度,看看不同人类社会在面临同样问题,比如农业社会如何管理,分别想出来的应对方案(政治制度)是何等的相同(作者称之为趋同性)。

看到有人评论说看到“教材”两个字就不想读了,实际上,应该引入作为一门中国中学生的教材,以及毕了业的成年人的教材。

最后,历史也涉及未来,如同尤瓦里写完了《人类简史》之后再写出了一本《未来简史》,这本书干脆直接写出了未来100年,1000年甚至更远的未来。

书的副标题:虚无与万物之间,如果之前的历史是从虚无中诞生了万物,而遥远的未来,我们何尝又不是从万物再到虚无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