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2000年,终于明白春运车票为啥难抢!

又到春运时,
一年一度拼网速的时候又到了。
为了让抢票难的你,心里好过一点,
今天我们一起纵观上下两千年,
让历代返乡同胞一起“比比惨”。
秦朝
回家之路管理严格
秦朝交通刚刚开始发展,官员、商人、游学者要回家过年非常不便。虽然实现“车同轨”,修筑了以驰道为主的宽达50步(69米)的全国交通干线,但这主要是皇帝专用的, 官员民众不能走。
而且彼时,全国内实行“关禁”制,也就是全民军事化管理,通行都要有行旅身份和过关通行证。
唐朝
10多天交通费,相当于现在全价机票
到了唐朝,春节成为法定节假日,从正月前3天开始放假,文武百官大年初一要给皇上拜早年。
春运交通收费会提高,但总体价格相对平稳,为限制哄抬票价,政府依照里程、速度,设定最高和最低价。
当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马车和船。坐马车,一天大概能走七十里,马负重一百斤,每走一百里,收费一百文,如果要走三百公里的路程,算上中途的休息时间大概十来天,加上食宿,起码得准备一两银子。
换算可得
300公里马车路食宿=2000~4000元人民币
走水路便宜很多,一天能走五十里左右,逆水时价格最多不超过一百文,顺水时还能对折,这么算来——
从水路回家过年=如今三五百元的高铁
⤴️
关键是,到家的时候
春节假期是不是结束了啊?
宋朝
最长的春节假期
宋朝人可以拼出史上最长的春假,因为——
宋太祖其父腊月初七去世,由此形成惯例,前后共放假3天。宋仁宗其母腊月初十生日,放假3天。
当时的两种交通方式:租车和客车。经营出租马匹业务的门市很多,当时在京师城内乘坐马车,大概最远不超过100文。
100文=大约相当于人民币100-200元
再时髦一点是坐客车,宋朝有多种客车,比如:
独牛厢车:比较高级能坐六人;
三牛厢车:能坐多人 而且带卧铺,更适合“春运”;
细车:有十五匹驴子拉车 五六个人把车,车速很快。
明朝
城市发达带来“空巢”
如今发达城市春节“空巢”的现象,在明朝也有出现,晚明时期,苏州、杭州、泉州等经济发达,招募了不少外来工,每逢腊月底,外来工回家过年,人去楼空,城市空了一大半。
民国
火车坐哪儿全靠“抢”
车票全“无座”,都是靠抢的
民国春运时间很短,春运的乘客主要是各种小生产者、小商人等。清末民初,多种新式交通工具出现在部分地区,交通便利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春运之路仍然很难。
火车车厢分三等:
头等车:有软座,铺地毯;
二等车:乘客一般是达官贵人、外国人 带有卧铺车;
三等车:乘客主要是小职员、小商人等座位是软座。
但车票全部“无座”:票面上只有票价、车厢等级没有座号,所以关键时刻还是靠“抢”!
文章推荐
点击上方文章标题,立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