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赞美吗?》姐妹篇——你会批评吗?
人人都讨厌被批评。
上周写了《你会赞美吗?》,与被赞美恰恰相反,人人都讨厌被批评,因为这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只要是批评,会唤起我们不好的自我感觉。
一个人对自我的感觉,是建立在别人的反馈上的。如果别人喜欢他,那么他会对自己感觉很好;如果别人讨厌他,他便会对自己感觉很糟糕。
而这种自我感觉,往往是来自于幼年时的自我感觉养成。
有效的批评,才可以使对方的逆反情绪降到最低,也尽可能的去避免触及对方的不良感觉。
要那如何才能算是有效的批评呢?
有效的批评=客观事实+原因分析+建议+鼓励-人身攻击
第一句:描述客观事实
当我们发现了一个不理想的结果出现后,首先需要用一句话对现象进行描述。
要做到简单扼要,比如:
-
小李,这个案子你跟了大半年了,最后还是没有谈下来。这是我所了解到的,中间有什么问题吗?
-
小张,这次KPI没有达到预期,相较于目标,只完成了60%。这是我了解到的,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情况。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
宝宝,你这次考试成绩只有60分,比上次低了20分。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明确的指出问题所在,才能在同样的认知下进行沟通并分析问题。让一个现代人去和古代人讨论天体运动,是没有沟通结果的。同理,作为被批评的人,虽然是被动的一方,但仍然有表达和解释的权利。
所以,在提出批评者的个人分析之前,一定要说:
这是我所了解到的,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情况?
然后再问,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定下来基调,共同找到问题的原因并解决,而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
第二句:问题产生原因的主观分析
问题原因分析,一定是带有主观个人色彩的。作为指批评者,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分析。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能证明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所以要在语言中体现出主观的概念。
比如,在进行了客观事实描述并听取了当事人的观点后,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前,插入这样的话:
-
这是你的看法,而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
你说的有道理,但我认为可能也有这样的原因,
批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平等沟通。批评并不是显示优越感和权威。
这就是“批评”和“伪批评”的区别所在。而“伪批评”就是我们常常遇到的“找茬”。
第三句:问题纠正的主观建议和期待
批评的过程应该提供价值,提供可改善的方案。
指出问题谁都会,但如果仅仅只是指出问题而没有给出改善的方案,就不可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主观建议是要包含和具体可执行的建议。
-
宝宝,我提议取消周末的出行计划,补习功课,这是当下解决成绩下降的方案,希望你能支持。
-
宝宝,我希望你继续努力,认真刻苦,排除万难,下次取得好的成绩。
上面这句话是有具体建议的,而下面这句话就毫无意义,没有任何行动上的建议,是一句没有意义的废话。
第四句:正面的鼓励和激励
这句才是关键!
恰当的鼓励会使整个批评的过程在最后回归初心,解决问题。
鼓励的方式有很多,找到错误中的亮点或者对之前的努力表示认可都是好的方法。
-
宝宝,你之前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可能是方法不对,所以我们要一起改正,我相信这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
小张,你的工作能力还是很强的。所以,我会全力支持你,去调整下方案,期待你的业绩提升。
对事不对人
这不需要更多的解释。“对事不对人”的核心是批评一个人要以客观事实为出发点,不能跳出问题本身而批评整体。不应该每次都翻旧账,不能攻击以前的错误,这是典型的对人的否定,而不在是对“事”的态度。
2:1,和谐的赞美和批评比例
批评往往是负面的,所以生活中需要将赞美和批评组合,听到别人对我们某些长处表示赞美之后,再听到他们的批评,心里往往会好受得多。
欧美一些企业主张使用“三明治”批评方法:
即在批评别人时,先找出对方的长处赞美一番,然后再提出批评,最后力图使谈话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同时再使用一些赞扬的词语。
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对方不会太难为情,减少了因被激怒而引起的冲突。因为对其赞美起到了替对方辩护的作用。
写在最后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批评一个人很简单,张嘴就来,但这种张嘴就来的批评往往都是无效的。
而赞美一个人,好像不知道如何开口。这源于我们从小就是听到的无效批评多,听到的有效赞美少。
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批评,世界将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