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躁时,读一读菩提…
情绪波动大,经常会莫名其妙的来脾气。聊天、打电话说到一些话题便会烦躁起来。这样的状态会影响到亲情、友情和身体健康。
去看一看菩提书吧,让这颗浮躁的心静静。说来也奇怪每次只要翻开经书心就会莫名的安静,读一读佛陀的教诲。那一句句的隐晦难懂的经文竟然有神秘的力量,即使你看不懂它能让你清静、心生欢喜。
接触佛教经典也是机缘巧合,记得是在一本叫《不负如来不负卿》小说里有四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当时被这四句偈语惊艳到了,动手就查出处查它的含意,出自佛教经典《金刚经》到现在我还会经常拿起来念念。
人生短暂不应执着,一执着烦恼就来找你了,那些你执着的东西最终都会化作泡影,记得《知北游》里也有一句这么阐述人生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人生的短暂应把握好当下,过去的无法改变,未来的也没有到来。在烦恼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便是菩提,所谓烦恼即菩提。
迄今为止都有抄写经书的习惯,抄的最多的当数《心经》了,内容非常的经典。关于心经还有小故事,玄奘大师去印度的路上,依靠《心经》的威力遣除了一切违缘。当年他带一些眷属西去取经,以种种原因只剩下他一个人。有次他路经一个寺院,看见一个老和尚病得很严重,玄奘生起极大的悲心,没有继续赶路而一直呆在寺院里照顾他。后来那个老和尚的病基本上好了,临行之前,他送给玄奘一本梵文的《心经》,玄奘一路上都在念诵。据说他从印度取经回来时,念及和尚所赐《心经》的恩德,准备好好报答一番。谁知当他到原来的地方,不仅是老和尚,连那个寺院也消失无踪了。后人都说老和尚是观音菩萨的化现。
《心经》里大家所熟悉的一句大概就是“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佛经中的色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色,而是指我们这个世间,大家所看到、所听到、所嗅到、所尝到、所感触到的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
《心经》里的空也并不是说没有的意思,指的是万物都有空性,空性又是什么呢?空性是讲一切事物都要遵循‘成 住 坏 空’规律,好比我们住的房子它建成了屹立在那里,供人们居住时间久了它会坏会坍塌,最后它会成为废墟或者被拆掉。这样说来房子是有还是没有呢?说有它哪里去了?说没有那我们住的又是什么?这就好比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这些坍塌的废墟会被人重新开发,重新建成高楼大厦被人居住使用,如此的周而复始循环,佛教中称之为‘轮回’。高楼建成到破败到坍塌成废墟又被建成,这好比《心经》所说的‘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其实我们的烦恼也是这样,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不妨静下来思考一下,把这些烦恼都转化为我们的菩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