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的帝国》:法家早就提醒统治者要防范两种人,一是文士,二是武
↑↑关注我们
每天看书摘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
汉帝国成立初始,百废待兴。吕后权倾朝野,外戚纷起,酿成诸吕之乱。文景二帝为国家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恢复生产。一切都已铺垫好,只等汉武帝登上舞台。
他锐意进取,使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空前强大。政治上,他加强皇权,施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文化上,他采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之成为后世两千年主流思想;军事上,他击败匈奴宿敌,使得汉帝国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经济上,他听取桑弘羊建议,盐铁官营,大大充实国库实力。在他的经营下,汉帝国傲视东方。
精选书摘
1.文官的价值观是孔子的:君子谋道不谋食。态度是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追求是子夏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优,不是优秀,是优裕。也就是说,做官长袖善舞就治学,治学绰绰有余就做官。
2.实际上,法家早就提醒统治者要防范两种人,一是文士,二是武侠。在汉武帝的黑名单上,则还有巨商和豪强。巨商和豪强会动摇基础,文士和武侠则会扰乱人心。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他们都是不安定因素。
3.法家是主张“两面三刀”的。三刀,就是绝对权威、阴谋诡计和严刑峻法;两面,则是赏和罚。
4.中华帝国的选举制度也有三种:汉代察举,魏晋荐举,隋唐以后科举。三举之不同,在于科举通过考试,荐举通过考量,察举通过考察。考察而后选举,叫察举。
5.有钱就能做事,有兵就能护家,懂法就能治国,通儒就能安定人心,粉饰太平。结果,汉的版图面积比秦大了一倍,统治反倒更加牢固。秦亡而汉兴,原因就在这里。
6.汉武帝做了一个重要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一件影响到千秋万代的大事。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
7.帝国与邦国有一个重要区别:邦国是贵族政治,帝国是官僚政治。
8.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御史大夫是最高监察官和执法官。邦国时代,天子之宰为公,诸侯之宰为相,秦汉帝国则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宰相。
9.汉武帝不但收税,还要经营权。这下子,民间资本的所有出路,以及工商业者发家致富的所有门路,便都被堵死了。帝国政府成了最大的甚至唯一的银行家、企业家和批发商。如此垄断和霸道,就连爱国商人卜式也看不下去。
10.思想文化领域是不能一家独尊的。因为没有百家就没有争鸣,没有争鸣就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就不会有风骨和气节。苟如此,又哪里会有担负天下兴亡、创造文明成果的奇士?也只有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