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智随想-菲律宾“新婴受洗”活动侧记
2019年2月25日 学智随想-菲律宾“新婴受洗”活动侧记
西方有三大礼,为“洗礼”、“婚礼”、“葬礼”,这些原本属于典型的宗教活动,慢慢也逐渐变成世俗。中国与此对应也有“婚丧嫁娶”四项活动,根据中国现阶段定义,婚礼指本人结婚,丧指直系血亲的丧事,嫁指本人女儿结婚,娶指本人儿子结婚。而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正是没有“洗礼”这一项。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9c0292c9826dffb2.jpg)
两天前我有幸作为观礼嘉宾参加了菲律宾某私立高校国际学院韩姓院长女儿的“新婴洗礼”活动。韩院长娶了一个土生土长的菲律宾女生,所以从婚礼,及孩子出生均采用了菲律宾当地的仪式。而因这两件事正好发生在我读博士期间,婚礼及新婴洗礼两次均以观礼嘉宾身份出席。按照我跟韩院长的朋友关系而言,其实我两次都应该有点“职务”,但两次均落空,第一是因为我太太作为韩院长婚礼的中的“证婚人”之一,证婚人的丈夫则只能作为观礼嘉宾,第二是因为我太太曾经是他们的“证婚人”而证婚人的丈夫亦不能成为“受洗婴儿”的“干爹”。所以两次我都只能是观礼嘉宾。不过正因为没有仪式上的具体“职务”反而让我有时间从我的角度真实记录这些不同于中国的“礼仪”过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d76bff486846e508.jpg)
在信仰上帝角度上,主流宗教分为天主教和基督教,在菲律宾我感觉基督教还是从属于与天主教,其实很多活动除了主持的是神父还是牧师之外,还不是很好直接分辨出,到底是天主教还是基督教。从“新婴洗礼”这个角度上,天主教可以“浸礼”与“洗礼”同时发生,这是两个动作,一个是“浸泡”,一个是“洗”;基督教对于新婴而言是不能用“浸礼”的。从含义上区分,天主教的洗礼是表达除罪功效的仪式,而基督教则是见证现在的我不再是我,已经归入耶稣基督的死,与他同死,同埋葬同复活。
洗礼一般有两个词,一个是Baptism,这个是洗礼的这个礼仪的专用名词;另一个是Christening,这个除了洗礼的这个礼仪之外还包含“赐名”,给予孩子一个“圣人”的名字,作为“教名”,也就是我们填表时常见的“Middle name”。但是韩院长和菲律宾院长夫人的孩子,未来要加入中国国籍,因此真要给个“Middle name”就不方便了,因此他们选择有教名,但不用的方式,因此起名叫韩菲(HAN FEI),没有教名。所以神父宣布名字的时候,我觉得他也觉得挺奇怪,那名字你们都起过了,还要办Christening干啥,直接办Baptism不就行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89337c9c0f25cadb.jpg)
菲律宾的“新婴洗礼”其实还是很有其地方特色的。在菲律宾穷人家的孩子一般就在当地小教堂“洗礼”,然后招呼亲戚回家吃饭,一般有一对“Godparents”,但这俩教父母可不能是两口子,而是两个不同的男女。而有身份和有地位的有钱人,一般都选择在酒店里办,方便宾客可以在典礼仪式后直接“上菜”。“HAN FEI”小朋友的洗礼活动,有6对“Godparents”,12个自然人,男女各6个。这其实就是菲律宾新婴受洗的顶级规模:马尼拉酒店办事,请神父出来主持(这就相当于把神父从教堂请出来,“堂会”当然很费钱),6对“干爹妈”(据说数量达上限,不能再突破此数了,我总觉得用6对为上限,可能跟中国传过去的“顺”有关)。
为什么要有“Godparents”,教父母一般有新生儿的父母来选择那些比较有地位声望的朋友,为的是让孩子将来有个榜样,或者目标。在有些国家,教父母也起到如果孩子的父母出现任何意外,教父母则需要补位变成孩子的监护人的作用。所以一般是一对教父母,但是韩院长这用六对教父母只起到了撑起场面的作用,恐怕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这层含义。在菲律宾因为参加受洗的活动的“教父母”存在本身不是天主教徒的情况,且未来有可能成为孩子的监护人,所以也可以被称为“干爹”、“干妈”(菲语:Ninong、Ninang)。
整个活动的流程可以分为:坐床、洗礼、祝福、自嗨四个环节。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4ca0bffacf75fcfe.jpg)
坐床仪式:父母抱着新生儿坐在沙发上,接受所有人的祝福、礼物,此时也可以上去照相。
洗礼:神父在舞台上方,父母抱着新生儿站在神父正下方,六对“干爹妈”分列两箱,手持蜡烛(点燃)。神父读祈祷文,唱歌;然后问父母一些问题,回答都是“yes”,这跟婚礼上问的那些没有本质区别,反正不能说“No”。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3cf0cdeaa32b0d4e.jpg)
神父走下舞台,用从教堂里带来的“圣水”,给孩子倒在头发上,进行搓洗,弄得都湿乎乎的,捋顺了。然后神父回到台上继续说一段祈祷文,然后所有人“阿门”结束。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b2474eabc8718282.jpg)
祝福环节就是所有的干爹干妈分别上台每人说一句对孩子的祝福,然后切一块准备好的蛋糕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f198d122668d3cc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8f4752aa8ce28f10.jpg)
自嗨阶段就是在坐的宾朋有没有自愿上台表演节目的,唱歌,跳舞都行,这是很典型的菲律宾特色,这个阶段结束实际整个典礼就算结束了。
然后大家分别与新生儿及新生儿的父母照相。然后取餐吃饭。吃完饭,跟主人道别,整个活动结束。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0abd41d9517d4ae3.jpg)
学智认为菲律宾的各项具有仪式感的活动,还是比较有特色和浓厚的人情色彩。所有出席的人均有礼物获赠,干爹干妈的礼物不同于普通观礼嘉宾厚重一些。出席的人带一份礼物,但可以带一家子来吃饭,这个在中国好像不太合适,在菲律宾是很重要的家庭间融合的方式。
在菲律宾生活得认识好多人还得有钱,韩院长夫妻在菲律宾结婚,并生下孩子,结婚时需要6对证婚人,新婴受洗需要6对干爹妈,且这24个自然人互无血缘关系,加上他们的配偶,以及24个自然人的孩子都算作这对夫妻的“亲戚”。所以菲律宾人有很多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戚。
亲戚多了,都住一起自然村落就形成了,就成了典型的礼俗社会。在菲律宾如有员工请假,说哥哥婚礼要参加,走2天,上一天班,说有姐姐婚礼要参加,又走2天,一周就过去了。你还别觉得他们说谎,他们没有说谎,因为确实“亲戚”多。
衷心祝福小韩菲茁壮成长,这也是我留学期间见证的第一对中菲通婚的情况,及他们第一个“中菲”混血的孩子。我比较想知道他们的下一个孩子受洗时,是否可以依然聘请第一个孩子的“干爹妈”,如果不能,那就还得有12个自然人。一般菲律宾夫妻都有5个左右的孩子,他们的“亲戚”到底有多少个呀。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2306/0c54a1981510b11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