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川:书画异同与书画互补
看了这次沈鹏精英班的书法展以后,感触很多。我曾经说过,有越写越差的书法家,看他10年到20年搞的各种展出越来越差,也有越来越差的评委眼光,他那种文化的前瞻性和文化的深透性越来越淡,可能忙着奔走于各个场合去看展出。我力求“三省吾身”,保持一种新鲜的、一针见血的审美感受。
精英班里有一些也是我的学生,他们原来写的字仅仅是在某家某派临摹像与不像之间;这次看他们已经初具自己气象和规模。写书法犹如登山,登山4千米以下的时候比较容易,而要立志登高峰者将花生命大力气才可能达到。有的人在书法打基础时,没有像王羲之一样“池水尽墨”,而是想走捷径耍花样,其实最简单的艺术之路就是走“正路”。越是花样繁多的东西,越伤了原创性、原生性。大家一定不要怀疑观者的眼睛,目击道存,眼睛一看,是好是坏,都蒙不住良心的。精英班是从5千米开始往上爬,当你爬到8千米的时候将难以呼吸。为什么攀登珠峰最后时仅仅百米差不多要爬6个小时,而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一百米却花不了多少时间。就在于你越是攀登得高,你的技术和毅力和对人生极限的难度体现的更大。我们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我们总是在一千米以下称王称霸,觉得自己了不起。错了,如何是成为强者?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是你自己,就是你自己的5千米以下的人生态度和艺术方式。如果这个阶段弄虚作假或者过分虚幻炒作,在登6千米以上时,不仅不能实至名归,甚至会身败名裂。
精英班的举办除了要感谢沈鹏先生,还应该感谢曾来德老师。在办这个班之前,我和来德谈我准备办一个北大书法精英班,他说他也要办中国画院精英班。但由于北大的各种学科体制的制约,使得我有美好的想法却很难实行。来德请沈老出山一心一意地办成了,而且招了这么多有作为的书家,未来前途就在每个人脚下。我们北大还需更努力坚持下去办成。
我仔细看了看诸位的作品,既然叫书法精英班,那就不是什么野草班,既然与经典相关,那就不是白开水。所以,我要用“精英”和“经典”两个尺度来苛求大家了。我想说,这一年来大家的进步有目共睹。我认为有几个特点:
第一,书法的火气比我看的其他书法展出要小,这个火气其实是一种虚张声势的感受,不知诸位以为然否?我是专门研究后现代的文学艺术的,当中有很多的东西被我们今天的当代书法吸收了,是祸是福,历史会作出判决。但是我认为弊大于利,一些人过分崇拜西方后现代艺术,而丢掉了一个很重要的腕上笔下的功夫,反过来弄了一些所谓的火气野气出来。美学尺度非常重要,火气太重不行,去掉了火气全是软线条也不行,古人为什么说行云流水,自自然然,如水行其中,水装到方瓶里面是方形的,装到圆瓶里面是圆瓶,装到三角里面是三角形。在这点上,我认为火气渐少,代表了对西方全盘拿来的东西慢慢在自熄,这是精英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从全盘西化,西方有什么新花样我就照搬这种浅薄的表演主义者、机会主义者,变成了以我为主创新的当代书法人——开始经营自己了,“经营”这个词很重要,即是构造,也是跟自己心性相关的表现,也是对看作品的人的智商的一个基本估价。有些人写字的时候,他笔下的字呈现出来的智商艺商都是很低的,原因在于他不知道他在干啥,为啥干?古人下围棋叫“手谈”,胜负不以为意;古人弹古琴三米不闻音,他不是为别人弹的,他只为心中之我弹。书法也应该如是,如果你写字就想到是看观众都是来为你手腕上的奇思妙想而喝彩,这是想当然,绝对不会!
第二,由技法之书进入到性情之书,这是一个提升的过程,慢慢融合到生命体悟的人文底蕴当中的。看王铎书法,他并不是以长划的空间切割表现自己的魅力,恰好相反,他在很细微用笔转换中呈现他的性情。当然,性情之书固然是好,但是它要有规范。有人说他喜欢李白,因为李白不遵规范,错,李白的诗,仔细去看格律非常强,而杜甫更是鞠躬尽瘁的去推词敲韵。
第三,我在这个精英班上看到一个文化现象,在座很多是我熟悉的编辑、学者,博士,你说书法关他们什么事呢?他们为什么要从文字工作进入到艺术领域拿着毛笔开始写字?里面的问题恰好说明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我认为这代表了一个新世纪中国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也代表了学者的书法化和书法的学者化双向走向。有些人认为书法是我们几个小团体的事,书法是哥几个的玩儿的,你们何必要插进一脚,你们为什么要来趟书法界这个浑水?孔子说“君子不器”,真正的君子是没有任何领域可以概括他制约他的,看看历代大师,随便举一位,达芬奇是画家,他又是发明家、军事家、空气动力家;再举一位,饶宗颐是学者、古文字学家、敦煌学家、诗人、书画家。只有划地为牢的人叫“小人有器”,他只是把自己放在一个非常小的领域中称王称霸。我对在座的编辑、学者、博士进入沈鹏精英班、进入书法界举双手叫好。因为,今天的学者编辑进入书法界,把感悟、逻辑、理性把大的文化背景搁到了我们的前面,我认为是好事,反过来也让这些学者慢慢地获得更深的更精妙的艺术体验。
我看过一些大学校长的字,过的校长大多是书法家,而今天的校长大多不能写书法。因为过去的大学校长都是进士、状元或留学出身,可以说是学富五车,人文底蕴非常丰富,写的书法也不赖,今天的校长忙于各种杂物、弄经费,当然离书法就很远了。我认为,书法如果是仅仅退到几个人玩的程度,失去了广大的高校的教授学子们,失去了真正的文化深度和人文精神,那才是书法没落的开始。什么时候各个大学的校长敢于挥毫,大中小学生登上书法奖台,可以跟书法家一起同堂斗笔,我认为这是中国书法的福音。而且,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把中国的国粹——书法,尤其是当代的精英的书法作为礼品送到国外,什么时候中国书法成为城市的名片,什么时候中国书法成为各大酒店的文化内涵和展示平台,甚至成为星级酒店评级的重要指数,那就是中国书法的春天。当下,我们只能努力做好我的书法文化功课,使得学者也书法化,书法家文化化或慢慢学者化。
第四,我觉得是一个好的气象,这次看了展出,没有做“鬼脸”的。我们知道一个人唱戏唱红很难,让人记住更很难,成为一派难上加难。但是一个人做“鬼脸”一下子就被记住了,但是那个“鬼脸”只能做一次,它虽然被记住,但是不可能发展成为“鬼脸派”。就像文学界写小说的号称“身体写作”,小姑娘13到16岁是青春期写作,但是当你的私生活写完了,初恋的第一次写完了,这个人就被废掉了,人们很难有兴趣看她写的第二次。书法可以这么玩吗?我很高兴,做“鬼脸”的书法少了,走了一圈多看看,意犹未尽,又回头重看了一遍。第二是做“洋脸”的书法也少了,一些书法家看西方有现代,就玩现代,西方有后现代,就玩后现代,西方有后后现代,就玩后后现代,你不管怎么玩,你都是丧失了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身份,所以我出了一本书,就叫《书法身份》。那么没有“鬼脸”、“洋脸”,是一张什么脸,就是本真的脸,是一张素面朝天的脸,我认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平淡就是最好的。
第五,书法的本性究竟是什么?是否跟文化无关?最近听到某书法家说:书法跟文化无关,他的下一句话是说,难道还有反文化的书法吗?简直连常识都不顾了。后现代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反文化,如今反文化的书法并不少见。可见,书法与文化的关系是谁也否定不了的。他的第三句话又让人吃惊,说:西方500年都不会读懂中国书法,所以中国书法不需要输出给他们。文化闭关锁国何时了?!明清两朝让中国已经退回来了几百年了,今天还有闭关锁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书法界一定要有真正的文化自觉。没有文化自觉,就会背离书法的本性,影响书法的国际交流。
第六,中国书法和西方现代性的关系需要认真厘清。我建议朋友们看一些文章,诸如《中国的拍卖市场为什么这么火》,背后是一只什么样的看不见的手在推动?而这些推动的东西下一步会怎么样?过去拍卖行和大卖家推动的是西方现代艺术和西画的中国版,你知道下一步该推进什么?下一步肯定要推进中国书法的世界化和国际化。中国书画品不再是与西方艺术品站在一个不平等,甚至是带有屈辱性的一个价格差异前面,我们一定要把中国的艺术品的地位提升!这是时间早晚问题。或者可以说,精英班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推广将做为国内有潜力书家的选择,而且不断进行自我更新,我们可以联合其他高校的书法家们一起形成中国的一支有勃勃生机的书法队伍;然后,我们通过海外书法的艺术链,把优秀书法家推举到国外去,这样,中国书法的精英班训练和大学书法教学模式相结合,一定能够提升中国书法的世界性地位。
个人简介
王岳川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北京书法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日本金泽大学客座教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等十所大学双聘教授。
中国文化艺术研究著作(包括主编)有:《发现东方》,《目击道存》,《中国镜像》,《中国文艺美学研究》,《本体反思与文化批评》,《全球化与中国》,《大学中庸讲演录》,《文艺美学讲演录》,《发现东方:中国文化身份研究》,《文化输出:王岳川访谈录》,《后东方主义与中国文化复兴》、《季羡林学术精粹》(四卷本),《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化随笔丛书》(六十卷),《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书法美学》,《书法文化精神》,《书法身份》,《中外名家书法讲演录》,《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研究丛书》(6本),《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班书法精品集》(20本),《《中国思想精神史论》(四卷本:《中国文化精神》、《中国哲思精神》、《中国文论精神》、《中国艺术精神》)。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约400余篇。
西方文论和美学研究著作(包括主编)有:《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文艺现象学》,《艺术本体论》,《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后殖民与新历史主义文论》,《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丛书》九卷本,《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王岳川文集》四卷本,《中国后现代话语》,《西方艺术精神》,《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
在学术上主张“发现东方,文化输出,会通中西,守正创新”;提出“国学根基,西学方法,当代问题,未来视野”方法论,关注中国文化身份研究,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进程。坚持书法是中国文化输出第一步。长期临习汉晋唐诸帖,尤好二王和颜书,强调汉唐气象。书法广涉诸家,对草书最用力,力求得古人用笔之意并加以当代创新。书法理论上提倡“文化书法”,坚持“走进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致力于中国书法文化的世界化。书法绘画作品入选多种书法集,并被海外收藏。传略载多种辞书。
资料由北京松云堂画廊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