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3
题目容易误导人,所以先声明一点,这不是日记。
把这个日期用作题目,大概是因为我有拟题困难症(自己杜撰的名字)每次欲提笔写点什么,特别是比较正式的文章,往往在题目这儿要卡很长时间。为了快速进入正文,只好跳过这一环节。另外一层的用意就很明显了,这一天,值得铭记。
沉寂很久,大概三四年时间吧。我没有更新空间状态,没有发表一篇日志,没有更新过朋友圈。常常收到朋友问询的信息:“还是你吗?”“你还活着吗?”诸如此类。我当然还活着,只是,活的悄无声息,跟死去一样。
我也曾年轻过,怀揣着作家的梦想,挑灯夜读;也曾尝试过,投递出稚嫩的文章,四处碰壁。大概是因为太急于求成了吧(我永远都不会承认自己没有天赋)在写文章方面,没有任何建树。后来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身体又出了问题,牵引了我不少的精力,致使我不得不做出一个痛苦的抉择:要么坚持写下去,哪怕只是几个人点赞,哪怕只是一声喝彩;要么就放弃这回事,我根本不是写作的这块料,写下去完全是折磨自己。我做了一个理性的抉择:生存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一切都可以靠后。写作?算了吧。然而结果却并不理想,甚至更糟。我太低估人性的复杂性了,或者说我太小瞧生活了。生活不是你举手投降了,你说放弃了,它就饶过你了。殊不知痛苦背后还有更大的痛苦,绝望深处还有更深的绝望。
我并没有因为放弃而获得轻松,得到解脱。相反,我的状态更糟了。致使我重又捡起了一个从青春时期就一直困扰我的难题:认识我自己。
我急于交给父母一张满意的答卷,就像我曾经捧回家的三好学生奖状一样。也急于证明我自己。但是写作受阻以后,我才发现除了一张本科文凭,我年近三十,居然一事无成。我迫切地想要知道我的天赋是什么,造物主送我来这世上到底想要我做什么?答案是:认识你自己。
心理学的书读了很多,阿德勒、佛洛依德、霍妮、荣格……虽然读的似懂非懂,却让我对自己有了一知半解。这让我养成了一种过分内省的习惯,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部分的自我防御心理机制,使原本就对社交头疼的我雪上加霜。整整三年,我与孤独为伍,周身散发着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质。从实用的角度讲,这说不上好,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这也说不上坏。
这便是今日之我。一个混迹于人群找不出任何特征的普通人,一个疏离了人群醉心写作的文学爱好者。
也正是今日,我放过了我自己。不那么苛刻,不那么严厉地对待自己,像曾经的父亲那样。我要以朋友、老师、爱人的身份呵护自己,少批评,多鼓励;少自扰,多尝试,从零开始。
我有太强的表达的欲望,写作可能就是我的宿命。好在我对文字有足够的敏感度,能领略语言之美,能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不像我对音乐一样,只是喜欢,都不知道为什么喜欢。
所以,写下去就好。度人度己,那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