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海
可能离海近,不怎么向往海。但我现在觉得,可能是逆反心理?
初中还是小学,姐姐带着我去看海,原来,这就是海,海滩上,全是人。栈桥上通往回澜阁的路上,都是摆摊的,那个年纪是惦记那些小东西的时候,我们买了好多小首饰,小摆件。姐姐说在海滩上拍照,我心里想的却是在这里拍照干嘛。一场大雨,倾锅而下,淋湿了记忆,淋退了人群。
还有一次,的确是初中了。因为探亲,住在亲戚家,习俗是住起码三天。我和哥哥打算出去玩,不放心的姑父陪着我们,到了养马岛。几匹马奔腾的铜像旁,有一些木制的走廊,人很少,只有低处捉小螃蟹的人隐隐约约传来一些声音。远处,只有一搜小船,划在海与天的交汇处,格外美好。安静的感觉让人心情愉悦,走时,姑父说了一句,看你看到大海高兴的。我却不知道为什么,下意识想否认。可能开心不是因为看到了大海。
那一次,独自在黄岛的轮渡上,看着船驾驭着风浪,海无边无际,色彩美妙,好开心,因为风景美,但我想我确实是不怎么对海上瘾。每一次经过海,看海,喜欢它无边无际的视野,不论是大的风浪,还是平静的海面,都很有味道,却独独对它没有感觉。
第一次爬山是夜爬,一路黑漆漆,手电照着照着就突然照到了台阶上或休息,或睡觉,或喝水的人。心里只有目标的往前走,关东大衣裹着等待着明早的精致。是的,第一次爬山,就是看了个日出。
手机怎么用全景,也感受不到它画面的十分之一。那日,泰山天晴,日出极美,眼睛所及,不知像天还是海,点线面的变化,突然间生动形象了。耳边是摆摊拍照的大哥的拉客声,和着山顶风的声音,莫名的好像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有毒。
第二次爬山,一路徒步,从后山到前山,山下小雨淅沥,山上雾蒙蒙一片。有人说爬山不看景,一路上宛如仙境,仙气和仙山,虽说雾蒙蒙,但最后群峰顶看到云海,我想那时我的心都化了,只有一个美字在脑海。那一年还去过崂山,山依海水,是很多山修不来的景,但我也只是喜欢它里面笔直的树,还有山。
最近一次爬山,感受到了之前爬山未体会过的累。8月伏天,12点开始爬,我因体质原因,格外怕热,出汗格外多,在海拔低点但是路远的地方,我就已经买了一条毛巾,像个糙汉子一样,挂在脖子上。前面格外慢,到了海拔高点有风的地方,才终于意志力正常了点。第一个峰顶爬完,突然回想起爬的过程,比之前任何一次爬都来得艰难,而峰顶的精致,一览无余,再迈出一步是深渊...当然,我不是为追求心跳的刺激,只是为了那山顶的景致,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就,还有混上古人的文与智。山一劈而下,是地质上的活化石...但是掺上中国古代的诗人,便是诗,掺上古代的民,就有神话,用一把神斧救母,掺上道与佛,便是息息相传,有中国味道和中国文化。
爬山的过程到底在想什么,应该是目标吧。每次爬山,到了后面,就是爬一点,停一会儿,等待着后面的人,说着一些有得没得。我喜欢看地图,喜欢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知道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往往前面的路比较长,之前就会熟悉一遍路线的我,会和同伴说,前面还有多少路就到哪儿了、过了哪儿就是几分之几了……一个个地名像幽灵一样,出现在同伴的嘴里,就像那一次,闺蜜一晚上说了不知多少遍十八盘,到了十八盘的牌子,惊喜的照了张照,又被我说前面才是十八盘吧,唉,是不是十八盘还没到,后知后觉的过了十八盘,她才有了点精气神儿……
也不知道自己今晚上说的些什么,可能就是一句话吧。海在我眼里是冷的,但山却是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