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或许会被风干
公众号:进击的水杉
![](https://img.haomeiwen.com/i7805721/bec9fd4dadc63dc9.jpg)
标题没有想好,不知道该怎么起,但又想说些什么。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YW医生暴力遇害事件。
昨天下午看到了那张动图时,浑身脊背发凉,除了残忍,我无法再想到其它词来形容。也不忍心深想,但凡能够共情的人,此刻都能感知些许家人心底的气愤与深深的悲凉......
医生们在联合律师,以期许国家立法,加强对医生的人身保障。我也去提醒身边的从医者,注意安全,该出手时要出手......可,还是显得苍白无力啊,患者想要恶意伤医,医生便如同待宰的羔羊,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作为一名保险从业者,我始终认为我们和医生是同呼吸,共命运的。
毕竟,发明重疾险的是医生,而不是保险公司。
当医生在一线全力以赴挽救患者的生理生命时,我们在后方奔走人间为家庭送去保障,以期许挽救家庭的经济生命。
我相信,当病人不再为医疗费用发愁,当患者家属掌握一定的医学常识,对治疗效果有预设时,这样的事件一定会减少......
杨文医生倒下了,可中国还有千千万万的医生,他们在无私、无悔、无怨的默默奉献着......他们是你我亲近的朋友、又或许是你我挚爱的家人,如果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下一次会是谁?
不忍心想,便不再想如果。因为我现在就可以做些什么,比如敲下这篇文字,感染更多同业,而你也可以做些什么,比如分享出去,看到的人或许会多一些风险意识。
以后不论迎来多少冷嘲热讽,我都会坚定的做一名风险传教士,也会坚定的向身边的朋友普及一些医学常识,尽我所能。
昨夜想到12月份看的《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薄世宁医生在书中探讨了生命、医学、医生、疾病、治疗、病患等话题,用最通俗的语言,为大家解读医学这本晦涩的情书。
感触很深,忍不住想要摘录一些分享给你们。
人在一生中,难免要面对疾病的来临与生命的诘问,以医学的思维面对自我,以科学的方式关爱家人,才是对自己与家人真正的爱。
以下是我摘录的内容,相信某些点,一定能打破你既往的认知。
1、医学存在的终极理由是“生命第一”。这个概念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分别是:先保证活着,为人找回尊严,支持生命的意义。
2、我们的生命注定离不开疾病,疾病是生命的一种常态,疾病与人终生相伴。
3、健康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健康是可以包容疾病的;
第二,健康并不是排斥疾病,健康的人不代表不可以生病,而是具有从疾病中康复的能力。
疾病和健康之间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界限,二者是可以共存的。
4、人类的进化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而这些不完美,就是导致疾病伴随终生的原因。进化的不完美,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的基因是不完美的。
其次,人体器官是不完美的。
最后,人的适应能力是不完美的。
5、学会与疾病共存,因为真正的健康,是包容疾病的。
6、所有的医疗行为只起到了支持的作用,最终治愈疾病的,还是病人的自我修复能力。换句话说,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
7、对抗疾病的时候,你要记得:你的身体内的数以万亿计的细胞,正在和你一起努力。
8、基因是包含着我们生命遗传信息的最底层的东西,它在传递人类基本特征的同时,也将疾病或者疾病的风险传递了下来,这是基因不完美的第一个层面。基因不完美的另一个层面是基因突变。也就是说,一段健康的基因也可以突变成致病基因。
9、癌症基因就是我们基因组中正常的“原癌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了复制错误、突变,变成了癌基因,然后引起癌症。
10、进化不是手术刀,不能一刀把“不完美”切除,只能敲敲打打、修修补补,进化的逻辑是让利益和风险平衡。
11、我们身上的所有器官,都是进化妥协和折中的结果,都不是完美的设计。
12、人类进化的速度赶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导致人体适应能力的不完美。
13、医学做不到让进化完美,但是它在努力弥补不完美。
14、病是人体出问题了,但是症状却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
第一,症状是“病在说话”;
第二,症状是“人在防护”。
症状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提醒“我生病了”,还能主动对抗疾病,甚至能预防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严重异常情况,这些都是人体进化出的自我保护机制,是生命的本能。
15、首先,任何治疗都应该从病入手,只有正确诊断和治疗“隐藏”在症状后面的疾病,才是根本。第二,对于症状我们要适度干预。第三,症状具有双刃剑效应。总之,别跟症状死磕,治疗的正确做法是先找到病根再治病。
16、所有严重的慢性病都是突然被发现的,但它们绝不是突然发生的。比如,很多病尤其是慢性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发现就是中晚期。
17、所谓代偿,就是代替、补偿。
身体某些组织或者器官持续受损,已经没办法恢复原样,人体就会调动没有受损的部分,加快补充或者代替受损的部分完成工作。
代偿是人体不得已而为之的机制,是妥协。人体的代偿能够让器官在持续损伤的状态下,基本满足人体所需的功能(也就是凑合着用),所以才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只有到了疾病晚期,代偿不动或者器官的需求超过代偿极限了,症状才会出现。
仅摘录了部分,薄世宁医生写的很好,是家庭必备的医学通识书籍,真心推荐阅读。
![](https://img.haomeiwen.com/i7805721/0c3365dbecba5fd7.jpg)
匆匆敲下这篇字,记忆或许会被风干,而灵魂应当永远纯粹。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