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 生而知之者
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意:
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只是喜爱古代的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
这世上究竟有没有生而知之者呢?孔子看来是有的,他有另外一段话可以佐证,“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这里他把人分为四个等级,他说,天生就懂得的人最聪明,通过学习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就是下等的愚民。”
实际上也是按人的学习能力区分了下,主动学习与非主动学习差别还是挺大的。但孔子说自己不是那种生而知之的人,他总结自己所以学识比较渊博,是基于他爱好古代的文献图书,又很勤奋好学的缘故。
这一方面是基于孔子的自谦之词,正如同张居正所言,“此虽孔子自谦之辞,其实学问之功,圣人亦不能废。故尧,舜舍己从人,大禹不自满假,成汤之得师,武王之访道,皆不敢自侍其聪明,而必从事于学问也。傅说说学以古训,逊志务时敏,正与好古敏求之言相合,为人君者不可不知。”
所谓的生而知之,其实也不只是天分如此,古来圣人都不敢倚恃自己的聪明,他一样要付出辛劳与努力才行。人们在羡慕成功者的风采时,别忘了成功来自于百分之一的灵感,而另外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辛劳的汗水。
另一方面,孔子也是为了鼓励弟子们发愤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记多用心,对学习有主观能动性,有句俗话叫学会技艺不压身,只有学会了学到了,化为己用了,随时以备不时之需,也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而对于平凡我辈,圣人们那些天才们还如此勤勉不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不管是一份兴趣或者为了学业为了一项谋生的技能,没有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也许没有事情的时候,所学到的东西也显得无用,而一旦有了用武之地,首先得保证自己有那份能力才行。
而做为学生,有那么多兴趣并没有错,要紧的是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打好扎实的基础才是重要的。基础打好了,不管是建高楼或是盖别墅,入手都会快很多。学生时代是个打好地基的美好时代,自恃聪明或者耍小聪明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只有不懈怠的独立思考与亲身实践,坚持长期的学习,才能在这个社会中如鱼得水。如果松懈懒惰了,可能就连手中的手机也不会用,家中的家电也打不开,只能抱怨自己太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