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文以致远 创为扬帆

2020-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望辰Ker

初识文创,是偶然在报纸上瞧见的,过了这么多年,具体是哪一期自然也记不住。高中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电子产品极为匮乏,三天两头外出买报成了生活中的习惯和必须。文创一词,还是在一个大报里的一块小板面上,令人出奇地发现了这片宝藏。种子,应该就是从那时候植入,高考后填报自愿时萌芽,大学学习期间发展壮大并付诸一定实践。它就像一块拥有巨大磁力的巨石,吸引着我,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也慢慢地涉入深水区。也挺感慨,它竟有着如此之强的生命力和如此之大的难度。

以前去过好些个地方,猛然发现旅游业是文创的最早载体。从古城到海滨,从校园到博物馆,小店们总会贩售带有当地文化符号的纪念品,这也许是最早的文创产业,虽然原始但也五脏俱全,不至于走了味。早期的文创大多以名胜古迹为依托,以景点特色为导向,吸引游客消费的意愿,创造了景区带动周边经济的辉煌影响。转眼便是十年、二十年,景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也逐渐式微,早期文创伴随着景区的落寞而落败,甚至早于景点出现颓态,这种趋势也在愈演愈烈。看似繁华喧嚣的闹市,灯火酒绿的夜巷,背后尽是潜伏已久的危机。

面对重大突发性卫生安全事件,文创同众多它所倚靠的第三产业一样,受到冲击力度也是最大的,以至于难以看见恢复的迹象,这是一路走下来给人最大的印象。昔日篮球场边的用环保材料制作的文化墙,封面的瓶盖散落一地;园区里拓荒犀牛的塑像,在秋风里掉落一地零件;高大的机械钢铁侠,在绿木的映衬下锈迹斑斑;各式展览馆门可罗雀,确切地说根本就无人问津;只有几位保安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地守护着里面辉煌的曾经。举办过世界沙排锦标赛中国巡回站的大沙滩,中午竟找不到可以管饭的地方。

一天下来,在许久难得的惬意里包含着一丝丝的失落。文创行业的城乡贫富差距不断在拉大,距离市中心越近,它们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显现得更为明显,各种市场要素在其内部流动,形成良性循环;距离越远,或者偏居一隅,当地的发展方式可以说是直线式的,谈不上任何循环。文化产业不比工业集群那样,有极强的地域拓展性,它们更像是一个个点,零落在大地各处的花,有的开得鲜艳招蜂引蝶,有的默默绽放等待着自己的买主,有的凋零而去至死无人探寻,唯有一二闲人,到此打发时光发通论议。

时光易逝,人情多变,文创也遇到不少瓶颈,特别是当下瞬息万变的社会,消费也无穷无尽地变化着。作为泛娱乐的一份子,文创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里衍生出了新文创,并开始主导娱乐的大方向。通过塑造一系列优质文化IP,并形成持续生产力,大打品牌效应,并在生产里不断融进新的元素,快速推陈出新迎合当下快餐式和观感式消费。在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的上半年,一众互联网企业一直加码大文娱部门,不断抢占这片“互联网+”新高地。由于新文创涉及技术面广,知识文化性强,大有阳春白雪之意,但如何成为雅俗共赏的落地爆品,还有一段路要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