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学生活

大学有感

2017-01-16  本文已影响0人  爱现在

第一次住校,父母大包小裹地把我送到寝室,然后便开始收拾卫生。我说我来,都大学生了,以后这些事都得自己做,你们想帮也帮不上了。父亲说:“就是因为这是最后一次帮你收拾,所以才要亲自来做的好些。”我没说话。

学校在报道那天下午安排了家长会,父母都去了,临家长会结束,我跑到家长会的教室去等他们。等待的时候,心想:过去几年都是你们接我,这次换过来了。出来之后,父母问我什么事,他们以为我来一定是有什么要紧的状况。我说,没什么事,就是来送送你们。

走了几步,父亲突然有些不自然的笑了,说:“儿子别这样,不用送,你十一不还回家吗?”我说是啊,十一回去,今天送送怎么了?父亲没说话,我分明看到他眼眶有些红。最终父亲也没让我把他们送上车,在一个岔路口分别,我没敢回头看。


学校心理测试,有这样一道题目,之前是否和父母长期(半年以上)分离过。我当时极其认真地回忆,然后选择了从未有过。也许我正需要这样一场分离吧,也许这种分离迟早要来,不可避免。

在父亲眼里,初次离开他身边的儿子是忙碌的。父亲发给我的每条短信和微信,结尾几乎都是:快忙吧!不用回!每次打电话给家里,父亲总责怪母亲又给孩子打电话,孩子那么忙。母亲分辩说是孩子打过来的,然后父亲就会拿过电话和我说上几句。说话的内容不外乎家里没事,你忙就好,不用总给家里打电话。

有一次母亲趁父亲出门,给我打电话,嘘寒问暖了好一阵子,我说没什么,就是有点想家。说完之后我就后悔了,因为我听到电话那头母亲掩饰不住的声音改变,是那种忍住哭的哽咽。然后母亲便尽力保持正常语调问:“那想家里什么,妈给你邮过去?要不妈给你拍几张家里的照片?”我忙说不用不用,这次我隐去了后面的话:我主要是想你们。

室友中有一个家就在大学本地,周末想回去只要不到两小时,而我回一趟家,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


期末考,见识了一下什么叫大学考试。整个考试周除了正常作息,吃饭等生存必需,就一直在复习。所谓复习,先是把重点整理出来,然后就开始疯狂地向脑子里装。

期间同学深夜发朋友圈:真的是不想睡啊,害怕睡着背的东西就从脑子里悄悄溜走了。内心不觉小小波动一下,大学的学习,就真的是这样?背的越好分越高?和室友闲聊时,我说:“如果有人过目不忘,那他在我们这种商科课程里,怕是绩点要高爆了。”

又在某个HR科普的课程里知道,毕业后工作与专业匹配的人,要少于工作专业不匹配的人。而且,就算工作与专业匹配,工作中大部分技能经验也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

似乎这就是我们的高等教育?

备考日子里,常常拿期末考之后就回家了来激励自己。与以往考前的心理自我强化不同,以前都是盼着考试后就放假,而在大学,放假常带着另一种含义:回家。

对于一个大一的新生来说,这几乎是最完美的礼物,最棒的年终奖。

但后来知道,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寒假有实习的话,只能回家几天,甚至家都回不去。

期末考结束后,在校滞留了几天,压力撤销之后,带来了一种空洞感,正如高考结束后的假期,那么被盼望,却往往被虚度。

该何去何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