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2)
三、如何构建金字塔?
(一)、自上而下法(较容易)(参照图2-1 金字塔结构中互相关联的各要素)
1.画出主题方框
在此方框中填入自己的主题,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主题,可以调到步骤b。
2.设想主要疑问
首先,你确定你的文章将要面向哪些对象?希望回答读者头脑中关于该主题的哪些疑问?如果能够确定下来的话,将这些疑问记录下来,否则跳至步骤4。
3.写出对该疑问的回答
如果还不清楚答案,请注明你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
4.说明“背景”
把要讨论的主题与“背景”相结合,作出关于该主题的第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
5.指出“冲突”
“背景”中发生了哪些“冲突”,以至于引发了读者的“疑问”。
6.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对“背景”中“冲突”的介绍,应当直接导致读者提出主要疑问,否则应该重新介绍“背景”中的“冲突”,使之可以直接导致读者提出主要疑问。整个环节中,一旦确定了主要“疑问”,其它要素都很容易在金字塔原理中各就各位。
自上而下构建金字塔的步骤:a.提出主题思想;b.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c.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d.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e.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二)自下而上法
自下而上法一般用于你无法构建金字塔结构的顶部,如无法确定讨论的主题,不清楚读者脑中疑问,不确定读者了解什么、不了解什么等。
自下而上思考步骤:
a.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b.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c.得出结论。
(三)、初学者应该注意:
1、一定要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2、序言先写点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3、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5、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6、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
四、序言的具体写法
文章的序言必须要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说明,即必须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自己的“答案”。

1、为何采用讲故事的形式?
读者在读你的文章时,很难抛开自己原本存在的思想来专注于你的文章,因此需要利用讲故事产生的悬念效果来帮助读者摒弃自己原来思想,倾听你写的文章。因此,你应该通过向读者讲述一个与主题有关的“故事”,引起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而这个故事最好是读者已经知道的故事。
(1)何时引入背景?
引入“背景”的时机,就是你能够作出关于文章主题独立的、无争议的表述的时候。独立性指的是在此表述之前无须用其他表述以论述其准确含义;无争议性指的是你预计读者肯定能够理解并接受该表述。所有引出“背景”的句子都有一个重要特征,即能够将你“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为讲故事做好准备。
(2)什么是“冲突”?
类似于讲故事时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能够促使读者提出“疑问”。
序言写作的方式包括多种,一般包含:a.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b.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c.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d.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3)什么是关键句要点?
关键句要点,不仅要回答由文章主题思想引起的受众的新疑问,还要呈现文章的框架结构。列出关键句的要点可以让读者在开始阅读的最初的30秒内就能了解你的全部思路。

(4)序言需要多长?
一般而言,序言需要2~3段,最长3~4段。但得以具体情况而定。
(5)关键句要点是否需要用引言?
每个要点都应该按照与全文的序言相似的背景—冲突—疑问结构逐个引出。

2、序言的常用模式
写文章的目的通常是回答以下4类问题:(1)我们应该做什么?(2)我们应该如何做?(3)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4)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在商务文章中最常见的四种模式: a.发出指示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或“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b.请求支持式(针对“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等问句)、c.解释做法式(针对“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d.比较选择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等问句)。
无论是哪种模式,序言应当介绍4要素:1、介绍背景(Situation);2、指出冲突(Complication);3、引发疑问(Question);4、给出答案(Ans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