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思维导图第6期读书笔记 华衫讲透《孙子兵法》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听书笔记11 兵势篇:部下强不强,责任在领导

2018-11-17  本文已影响0人  Heart_Flow

兵势篇:部下强不强,责任在领导

(职场:如何做组织管理)

关键点:一、组织领导:将兵、将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治众如治寡。

二、靠势不靠人,要成势,如背水一战

三、3种兵势                                      

1.气势:自身强大。气势就是权力,他让你,你就先胜三分。气势是实的,不是虚的,需要靠平日积累。

2.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别人没有看到价值的时候,你先把它占了!

3.因势:造势和任势。例子:曹操锦囊妙计,命张辽李典等人,造势守合肥。

任势就是顺自然势,顺其自然,把对的人放在对的地方,让它自然发生。

四、打包围战一定要留缺口,不然他会拼命。留缺口就是想让他跑,击其堕归。

五、总结:势,就如同在高山上,向下滚石头,根本挡不住!

金句:

1.善于作战的将领,靠势不靠人,关键是形成势,在什么样的势下面,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2.我们平时在工作、谈判当中,也都有体会,有时候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气势。气势就是权力。如果别人看了你的气势,他也先让你三分,那你就先赚了三分。

 

3.气势是实的,不是虚的,要靠平日的积累

 

4.曹操自己讲任势是  “任自然势”  ,就是顺其自然。你要先设计好“顺其自然”,然后把对的人放到对的地方,那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自我总结:俗话说, 形势比人强 。

“形”是大体得失之数 。

在开始之前,我们大概就知道胳膊是扭不过大腿的,“形”就已经摆在那儿了。

“势”是临时之宜,进退之机。

在“势”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去造势和任势。

造势就是形成某一种势

任势就是运用这种势。

一、组织领导:将兵,将将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治众如治寡

现在咱们做企业,很多企业成长的很快,如果你的能力最多只能领导一千人,人再多了你不行,就要请韩信来了 。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在战场上你要指挥百万雄兵,就靠形名。

“形”,是能够看得见的视觉指挥符号,旗语、烽火狼烟都属于形。

“名”就是听觉的指挥符号,擂鼓前进,鸣金收兵。

二、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善于作战的将领,靠势不靠人,关键是形成势,在什么样的势下面,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善于射箭的人不是靠练百步穿杨的本事,而是靠能摸到敌人眼皮底下再射。

责任在于将领造的势,这就叫任势。

军队是整齐听指挥,还是说乱成一团?士兵是很勇敢,还是很胆怯?战斗力是强还是弱?

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这都是势。

三、3种兵势:气势、地势、因势

出自李靖之口

1.气势:内心强大

气壮山河,这种山河一般的气势,它是能够很具体的体现为战斗力,并且获得战斗的利益的。

我们平时在工作、谈判当中,也都有体会,有时候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气势。气势就是权力。如果别人看了你的气势,他也先让你三分,那你就先赚了三分。

气势是实的,不是虚的,要靠平日的积累

拿破仑在战场上跟奥地利的军队突然遭遇,奥地利军队的人比他兵士要多很多,但是拿破仑拿出他的气势命令对方投降。

2.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关山狭路,羊肠狗门,一夫守之,千人不过。”

你就把地的形势给占了,这就是你的王牌。这张王牌抓在手上,不管他有天大本事,他也没法跟你抗衡。

怎么占?

在别人还没有看到它价值的时候,先把它占了。

例子:三国演义失街亭,地势没了,打也没用,撤军。

3.因势:造势和任势

“前营未舍”,前锋到了,还没有完成扎营。“后军半济”,后面的部队还没到,这时你就可以因势利导来选择。

例子:曹操造势守合肥

张辽说:丞相这是叫我们 趁他兵势未合,就先挫其威势,然后我们才能够守城。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李典和张辽两位猛将就趁孙权立足未稳,即刻出战,果然大败孙权。吴军这一下就失了气势。

曹操自己讲任势是  “任自然势”  ,就是顺其自然。你要先设计好“顺其自然”,然后把对的人放到对的地方,那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四、包围战

打包围战的时候,一定不要围死,都要留一面给敌人逃跑

如果你围成铁桶全部围死,敌人要么他投降,那倒是好事了,要么他要拼命的突围,殊死作战。

这个时候留一面给他逃跑,让他有逃命的势,他有了求生的欲望之后,就不想拼命了,就想往那跑。他一逃你就在后面追他,就容易在后面通过追击来歼灭他。如果在他逃跑的路线上再埋伏一支兵马,那基本就把他全歼了。

兵法云: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就是说你把人当成木头、石头就好了,它的性情是固定的。

“投之安地则安,投之危地则危。”

你把它放到安全的地方它就心安,你把它放到危险的地方它就会行动,木头跟石头它自己是不会回避的。

总结:孙子说了:“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他打了一个比方, “势”就是在一千仞的高山上,推下来一颗圆圆的石头下来,谁能挡得住呢? 这就是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