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曲线让我看透了我的过去和现在
学了混沌大学商学院的第一课《第二曲线》,有种恍然大悟,相知恨晚的感觉。 我之前走的人生路、弯路、曾经的迷茫,突然间能看得非常的透彻。
01第一条曲线
创新元模型——S曲线
S曲线告诉我们:
企业的核心目标是业绩增长,增长模型则是S曲线模型。根据S曲线模型,企业在发展一段时间后都会到达极限点(也是失速点)。极限点是不可避免的。
在红利耗尽,管理已经到了极致的今天,增长的唯一引擎就剩下一个,就是创新。
创新的类型有两种,第一种创新是沿着S曲线本身进步,叫做连续性创新。
第二种创新是从第一条S曲线转换为第二条S曲线,称为非连续创新。
相较连续性创新,非连续创新能取得10倍好的增长。
S曲线虽然讲的是企业的增长问题,但同样适用于我们人生和事业的发展。
我的第一条S曲线就是我的广告工作,广告的范畴很广,更准确的说是推广类,比如线上的传播、视觉设计、线下的EVENT等 。从我入行以来,在近10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上升的曲线状态里。广告是我非常喜欢的工作,原来天真的以为会是我一辈子的追求。可我并不知道,企业以及个人的事业在发展一段时间后都会到达极限点 ,极限点是不可避免的。更别谈“识别”极限点 了。
在2013年左右其实已经到了我人生第一条S曲线的极限点:
行业大环境:2013年GSK贿赂门事件爆发以来,外企大幅度削减推广预算,一直到现在。
推广模式:原来外资药企的推广模式以线下为主,后来线下推广逐步模式化简单化,对线上、数字、新媒体的推广越来越重视,逐步倾斜。
而公司其实早在2012年就已经做了调整,要把公司业务的重心从EVENT往数字业务转型,可我非常的固执和傲慢,因为当时我带领的团队的业绩一直处于高增长的状态,觉得完全没必要放下眼前的业务不做,去花时间在当时还很难推广的数字业务上面。
另外,从我个人的角度,我也没花时间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一直在“吃老本”。(客观上是因为太忙,没有时间。本质上是因为认知不够)
市场是破坏性思维,重点在于创造和破坏,用创新企业去破坏老旧企业;有效的资本市场,会毫不留情地将老旧过时的一切淘汰出局。
企业是保护性思维,大多数的企业被心智模式、价值网,锁定在原有的主营业务里。在遭遇非连续性的时候,企业没有办法像市场淘汰企业一样,淘汰自己已经过时的产品业务。企业的保护性思维,往往让使自己死于过度保护。
作为自我企业的CEO,我当时的状态就是处于“自我保护”之中。在公司里非常不支持公司的业务转型,还是聚焦于线下推广业务。而且还非常理直气壮,线下业务对公司的贡献率超过70%,而数字业务还不到10%。
目光的短浅导致了2014年行业的寒冬到来时,我的S曲线就是极限点后面的失速了。业绩一落千丈。而公司也非常现实(当时是觉得老板没有人性),老板的脸色360度的逆转,原来我是“王者 ”,转眼就成了“青铜”。
人生第一次,突然间有了危机感和失控感 。
遭遇极限点以及由此导致的非连续性断层期,是大公司的第一死因。
极限点导致公司不可避免地走向如下宿命:公司规模越大时间越久,则增长速度越慢;无论多大规模的公司最终一定会死亡。
02第二曲线
怎么破?
有2个方法:
1.尽可能的延长第一条曲线
2.在第一曲线到达极限点之前,启动独立的第二曲线。
2015年我从原来的4A公司辞职,换了一家以车企为主要客户的公司(原来的公司是以药企为主要客户),年薪涨了至少50%,心里很美,好像是“延长了第一曲线”。可时机不对,当时的我对“到底要过什么样的人生”有了重新的思考, 觉得要回归家庭多陪伴家人,当时我孩子才半岁多,原来花太多的时间在工作上了(几乎是全部), 而新工作需要我更多的付出。新工作不到半年,因为有个突发事件,我就放弃了。
对于这个决定,没有任何遗憾,而且相信这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
可因为没有之前的准备,我还没有找到和建立起自己的第二曲线,在这个“断层期”,还是有些手忙脚乱。
在家当了3个月的全职奶爸后复出,还是待在我的第一曲线的广告工作里,同时开始建立我的第二曲线——教育培训行业,易效能时间管理。
03如何找到“第二曲线”
1.是否需要建立自己的第二曲线
经典战略理论任务企业应该“坚守本业”,企业的成功建立在一组独特的竞争技能上,而这种技能要用许多年才能积累出来。因此,企业应该始终坚持做自己的核心专业领域,而不要轻易转到新的领域。
这种战略在成长性周期之内非常正确。一旦遭遇非连续性,原来领军企业10个大概有7个要被取代,遭遇极限点以及由此导致的非连续性断层期,是大公司的第一死因。比如诺基亚在功能手机连续领先14年,但在智能手机时代插草卖身。
任何企业和人事业的发展都会遭遇“极限点”,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第二曲线”。
2.如何建立
第二曲线并不是说要完全抛弃第一曲线
课程里谈到了“分形创新”的理论:
开启第二曲线,并不是要求企业放弃主营业务,布局新业务,而是在第一曲线中不断创新。因为第一曲线本身是由无数条次级的S曲线组成的。其中某一条S曲线,有可能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第二曲线。
第二曲线不是凭空布局出来的,而是从第一曲线之中长出来的。
这个对我们现在好多“斜杆”青年非常有指导意义。
很多人是为了“斜杆”而“斜杆”,其实很多人连自己的第一条曲线都没有找到,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自己热爱的是什么,就在盲目的多条战线出击。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弄不好,专注才是成功的第一因。
给我的启发和思考很多:
我原来想彻底放弃我的广告工作,因为觉得到头了,没有任何发展前进的空间。但上完这个课程后,突然找到了不少“分形创新”的空间…………
原来觉得我的培训教育的第二曲线和我的第一曲线毫无关系,其实还是有很多底层能力可以迁徙的。
我的第二曲线过渡期已经有2年时间了,18年和17年的业绩相当,好像还没有找到“破局点”,如何快速增长呢?
…………
S曲线模型和第二曲线理论让我看透了我事业发展的过去和现在,这就是知识的魅力,一张图,2条曲线高度概括了我前半生事业发展的轨迹。只是恨知道得太晚。
希望这篇文章也能引起你的思考,你处于人生的S曲线的哪个位置?你如何保持你人生的快速增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