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小记W39】九月碎碎念
别太不把自己当回事,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别太把别人当回事;向前学(向长辈学习),平行学(向同辈学习),向下学(向年轻人学习)。 ------人人网、饭否网、美团创始人王兴
仿佛暑期的狂欢还意犹未尽,仿佛下半年的规划还没做好,转眼间九月就跟我们说再见了。这个月,也是我们在伦敦的第7个月,少了逛景点的好奇心,多了一份学习的热情与责任,于平淡中见充实,于学习中出感悟。九月,一下子觉得自己还是那么的无知,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九月,新生开学季,感受到九五后们的威力,一下子感觉到80后已经老了;九月,中秋节体会了异乡人的思乡之情;九月,又立了几个说不定哪天会倒的flag,两个一百天,希望能坚持。在九月告别之际,写下来本周的小记,感叹时光流逝之快,没有太明确的主题,暂且想到哪写到哪,取其名碎碎念。
向九五后致敬
一直对九零后不是太有好感,亦如曾经认为出国留学是有钱人家孩子的选择一样,直到遇到了Lucus,一个三本民办高校本科生逆袭拿下KCL全额奖学金phD的励志故事,让我对九零后,对出国留学,甚至对本科出身不是那么好的学生刷新了认识。
Lucus,一个长着一张韩国面孔的96年阳光男生,而他的谈吐思想却仿佛跟我们是同龄人,甚至有些想法还略显成熟。浙江温州人,本想高考后就到国外念本科,但由于家里资金出了问题,所以国内读了个三类本科。然而,不同于进入大学仿佛撒了欢玩的同龄人,一进大学,他的目标就很明确,那就是要去国外读研究生。于是,除了大一一开始的各类学校社交活动外,学英语,提绩点,参与科研,参与课外实践就成了他的主线。于是,大二几乎就达到了申请国外研究生的成绩,后来最终也刷到了雅思7.5(单科过7)的优异成绩。当然,为了达到该目的,他还不惜跑到越南去参加英语考试。大学期间,专业课成绩第一,获得了纽约教授助教的实习机会,积极参与科研并有相关论文发表。正式如此出色的成绩加上大四一年各种积极的申请,先后获得了剑桥,UCL,KCL等Master或phD的offer,而最终选择了有全额奖学金的KCL博士项目,也是营养系仅有的两名中国学生之一。
单是这样一个成绩,就已经让人佩服,再跟他聊天时,从他的谈吐言语中,你可以感受到他思考的逻辑性及严谨度,即使已经有过读研经历甚至工作经历的我感觉有些事情都没有考虑那么充分。比如,在选导师的问题上,他懂得去排查奇葩导师,懂得了解导师项目经费,科研成果等;在申请学校选择国家时,会考虑到学制问题,经费问题,甚至地理位置等;而对自己的研究方向,虽未开始就已经了解到了前沿领域的研究期刊,并且有了自己的发展规划,甚至读博后的打算等。就是这样的目标明确、不在无为的工作上浪费时间,也许这也是他轻松拿下这么多诱人的offer的原因吧。想想自己,很多时候可能真的做了很多无用功,也走了很多弯路,即使一直很努力,但因为没有走捷径,所以也还是一路在追赶。有时候我们也会安慰自己,“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可有些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佩服那些会走捷径的人,因为有时候现实就是那么残酷,他不会在乎你怎么来的,只在乎谁先到达终点。
在中文学校也认识了一位95后,搞不定还是位00后,因为她还是位大二的本科生,国内申请来英国Queen Mary读机械工程的女生。第一次见她聊起来,听她说还要在英国待两三年,我第一反应就是phD,结果把人家说老了,但是她的言谈举止,也远远不像本科生。加上昨天家里新搬来的KCL本科生,第一眼也默认了博士,这年头感觉年纪越小打扮越成熟自称老阿姨,而我们这些真正的老阿姨反而还喜欢装嫩,哈哈。这位女生大一暑期已经参与了中文学校的义工,如今周末在学校做兼职。从她的言语中,明显的感觉到她思想的独立与自信,虽然在后来旁听她的课中,也感觉到了她的一些弱势和不足,但自信满满地能镇住场子,对学生又足够耐心认真,也让我对这位95后肃然起敬。
跟几位朋友都聊起了这些优秀的95后,感觉以后再也不敢开玩笑戏称脑残90后了,他们的确有值得我们去欣赏让我们肃然起敬的优点,这也让我对题记“三学”里的‘’向下学”感触尤为深刻。
也谈心灵鸡汤
九月份,有意识的将重心转到了学业上来,但也不得不自我检讨,半年来的好奇心让自己对很多东西浅尝辄止,没有坚持,没有持之以恒。比如入门已久的生信,虽然看了很多视频,做了很多笔记,而真正回归到自己的数据分析上,还是一团乱,以至于开始怀疑自己这些付出是否值得,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原点。生活中的小事情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如每天一记到每周一记甚至当月都完不成的记账,周更也总是一拖再拖,虽然这些都是看起来不影响生活的小事情,但我知道这是一种态度,小事情的不自律、拖延,时间久了也会让自己从最开始的内疚到后来的不以为意变邋遢。有时候也会想着要么我就计日程打卡吧,用这种最原始的方法来督促自己,完不成不睡觉之类,但往往也因为一时的无伤大碍而一拖再拖到不了了之。所以,其实很佩服那些一件小事可以坚持很久的朋友们,看似简单,其实也是意志力强的表现。我们总在抱怨自己没时间,而真正的空闲时间往往不是翻网页就是看评论去了,而如果把这时间用来规划总结一天的生活,其实会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九月,加了两个打卡系列,都是与英语有关,也是想在最后的几个月再有机会学下英语,至少是多接触下。难怪现在各种打卡系列那么多,大概就是为了“拯救”像我这种懒癌晚期患者吧。甚至还拿各种诱惑来吸引,比如第一个打卡的每日一句英语土味情话就以打卡100天有机会获得海蓝之谜套装的诱惑,一天一句也不多,群里还会经常分享英剧电影,也算是一个接触留学生的好机会。而流利说也是在朋友圈观望了几个朋友打卡一段时间做出的选择,流利阅读里的文章多数是当前的新闻,经济娱乐等,本身也比较有时效性和趣味性,除文章外,还有词汇和拓展阅读,配有详细的中英文语音讲解,感觉还是蛮好的学习资料,我美其名曰‘看新闻,学英语,品鸡汤’。
第一次打卡就对美团CEO王兴的“三别”绕口令产生了共鸣,说的太对了。感觉这种态度在我们很多生活中都值得借鉴,就拿我但是抵制继续念phD时,有这种态度就不会那么迷茫。“别太不把自己当回事”,我那个时候就是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了,总感觉自己很渣,实验的不顺,内心的焦虑,让自己觉得很自卑,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懂,没有勇气继续做下去。其实后来再看,就觉得当时如果想想自己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入学,第一年课程在大家都不重视的情况下还能拿第一,尤其英语还上优秀,其实本身也要肯定自己,况且自己还是班级为数不多的211本硕,本该有信心。“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这一条大概要追溯到考博前,也就是自己当时考博的动机上,身边有很多并没怎么有文章的人也拿到了博士学位进入了高校教学科研系列,老实说内心会有那么一丝的不甘,加上一直有的名校梦,天时地利人和,顺理成章的不顾后果的辞职读书准备大干一场。现在想想,当时的年轻气盛也好,冲动也罢,都有一些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心态,忽略了读博的难度与别人背后的艰辛,因为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才导致刚开始的迷茫和焦虑。‘太把别人当回事’大概也是博一焦虑的根源之一,因为博一课题的不顺,而身边早进实验室的人也陆续有了文章,让自己的压力也大了起来更增加了焦虑。而且,也总会觉得自己做的东西很low,不知道意义何在,事实上“隔行如隔山”,等你真正去了解了那个领域,你会发现别人做的东西也没有那么高端,我们承认有些人运气好些,文章快成果多,但大多数人还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四年的时间,一时慢了,总有机会慢慢赶上来,直到一起到达终点。
心态这个东西很神奇,当它好的时候,仿佛整个世界都对你温柔,你也变得明事理,懂得谅解别人,为他人打气;当它不好时,感觉整个世界都跟你在作对,其实是你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敌意。对于读博这件事,迷茫时记得三“别太”,既要肯定自己的基础,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不要着急于一时的落后,总会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即使最终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静下心来一步步走过来的, 相信也会无愧于心。
终于赶在9月结束完成了任务,10月伊始,那就再给自己来点小任务吧,以后记得每周天睡觉前完成周更,写在这里了希望不要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