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妍妈妈的育儿簿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心理

真正的朋友,从来不舍得为难你

2017-06-19  本文已影响272人  陈妍妈妈

一个姑娘在微信上给我提了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她说为了考研,买了一套特别贵的复习材料,价值大约要人民币1万块。

她的一个好朋友也要考研,但没有买,想借她买的材料去复印。

这个姑娘老大的不情愿,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回绝,问我怎么办?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其实背后的心里戏特别多。

第一种,借给朋友。

我问那个姑娘,如果把资料借给朋友,结果朋友考得比她好,是不是会觉得不公平。

她说,是

的确,凭什么我花血汗钱买的材料,你只是拿去复印一下,还考得比我好。

没有天理啊!

这种平白让人捡了个大便宜,自己却有苦说不出,像是吃了苍蝇那样难受。

第二种,不借给朋友

我问她,如果不想让自己委屈,为什么不直接拒绝朋友呢?

她说,同宿舍还有一个女孩也买了这个复习材料,她害怕如果自己不借给朋友,朋友会向另一个女孩借。

虽然那个女孩也不见得就会借给朋友,但她担心人家会说她自私,跟朋友关系那么好,也不肯借资料给她。

既不想借资料,又不想担恶名,听起来好像有点矫情,但这种波涛暗涌的小心思,只有女生们才能懂。

这一点不亚于我上小学的时候,不想把作业借给好朋友抄的心情。

但等到上中学,轮到我要借别人作业抄的时候,才惊觉上小学的自己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姑娘忧心忡忡地问我,不想把资料借给她,你觉得我是不是太自私了呀?

嗯,是有点,但这有什么不对吗?

也许每个人拼尽全力,都不可能绝对跳出自私、狭隘等人性的阴暗面,我们也不可能只一心为人,而丝毫不考虑自己。

既然这样,何不坦然接受呢?

我就是不愿意把资料借给你,因为我也是花了好多钱买的!

作为朋友,当你向对方提出无理的要求之前,或者请求别人做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之前,就应该做好被拒绝的心理准备。

相反,借着“朋友”的名义,却让对方陷入无尽的自责与纠结之中,甚至还会影响对方考研的状态,牵动她接下来的人生,何尝不是另一种自私。

“朋友”有很多种,虽然大多数“朋友”都是一种利益和情感上的资源交换。

他们只在需要你的时候,才对你殷情相待,恭谦有礼,当你没有了利用价值,即便迎面而过,可能都会假装不认识。

但还是会有一些朋友,他们不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他们还会相伴你一生,不离不弃。

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帮助你,在春风得意的时候祝福你。

如果这个姑娘的朋友一开始就说,“你买的那个复习资料我也想要,我付你一半钱,你借我复印一下,好吗?”

那肯定就没有姑娘后来的痛苦纠结和波涛暗涌的内心戏了。

我也害怕这是我一个人的观点,不够全面,所以特意去咨询了德艺双馨的陈郁老师,问他如果碰到类似的事情会怎么处理。

没想到,他跟我的想法一样:

如果对方肯出一半的钱,当然借给她,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如果只要资料不谈钱,那就免谈。

姑娘应该考虑的不是要不要借资料,而是要不要做朋友。

我所认为,朋友之间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无事各自安好,有事一喊就到”。

就算彼此不经常联系,但心里一定还是时常惦记。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可爱,虽然我们不经常见面,也不经常聊天,可每一次聊天都丝毫没有距离感。三言两语,就能把一大段的时间交待清楚。

她每次都以一句“你不用回了”作endnig。

我也就真的不回了,因为尊重,因为默契,因为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然,也会有一些朋友,会随着岁月的积淀而慢慢淡出你的生活,哪怕以前关系再好,只要长期生活在不同圈层,话题越聊越少也属平常。

比如,去某地,想看看老友,问她要不要见个面。她回两个字“不要”。我回一个字“好”。

没有生气,是充分的理解。

换作是我,久未谋面的朋友唐突到访,我可能也会本能地拒绝。

朋友也不必天天挂在嘴上,记得一起渡过生命中的那些日子就好。

因为真正的好朋友就是,把好东西带到我们生命里来的人,而不是为彼此生命带来沉重负担的人。

至于那些随随便便就来为难你的人,只有一种可能

——TA从来都没有把你当作好朋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