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成长专题笔记001】沟通的密码

2023-07-05  本文已影响0人  敏思生涯

今天开始我会聚焦企业文化和员工成长主题进行输入输出100篇刻意练习,践行IPO系统打造原则和方法。

这个主题是结合了目前我在做的工作(企业文化讲师团以及党建宣传工作)以及我始终关注并深耕的个体成长领域,当然这个话题还非常大,我尽可能找到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并从中积累好的触动我思考的模型、观点、金句、案例和故事等素材吧!

每天至少1-5条。

每天总结看过的书、课、文章或者视频等。


提到企业文化,大家想到的是什么?

我试着在得到和视频号进行搜索,找到了一些感兴趣的书和博主。

我发现有两种风格来谈企业文化。

第一类,咨询解决方案式的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如何找到使命愿景价值观,如何做文化导入和落地……这类主要是讲给老板或者分管人力或者企业文化的大领导听的。

第二类,偏重教科书式的,层层拆解文化和企业文化概念内涵等等知识理论,侧重讲它是什么。这种情况一般是讲给新员工或者学生的,被动的知识灌输和洗脑式宣讲的味道比较重。

所以,我在思考,谁希望听到这个主题的分享,我要讲给谁听……要侧重什么内容角度,用什么样的方式更能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显然,如果作为内训师给同事员工们分享,他们就不会太关心宏观组织层面的体系设计,概念层面的阐述也不太喜欢。

但如果有一些和他们息息相关的真实场景,启发到大家开始思考,文化或者企业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是什么,与他们的关系是什么,甚至回到自己的目标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企业里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获得什么样的机会……时,我想,这个概念就不那么虚和空了。

今天查看了十几本书和杂志,其中有三个点我认为值得收录到我的培训百宝箱和素材库中。

1.理想汽车的升级故事。

~这个故事来自《销售与市场》2023.12期,理想突围:这一次,要靠组织竞争力。文章里提到理想给新员工发两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以及OKR目标与关键结果。目的是共识职业化的心态,引导员工为自己的目标和行为负责,建立团队协同共赢目标,随着组织扩大,建立IPD度量衡机制和系统,统一语言体系,降低沟通成本。

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是“组织是对内的产品,业务是对外的产品”,行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那些真正践行价值观的企业,做到了“知行合一”,价值观驱动员工做事,才能打造好产品与好服务。

在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李想又提到了他之前说过的一句话:组织是对内的产品,业务是对外的产品。原来,组织本身也是企业经营的成果之一。在过去,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体现,往往在业务层面—好产品或好服务。但有一个问题很关键:好产品是如何来的?那一定是经营组织的结果—通过一系列流程、机制与文化的打造,让好产品源源不断,让优秀人才层出不穷,这才会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经营组织?本质上还是要回到人,回到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回到人性与人心。
在李想看来,“价值观不是我们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口号,价值观是企业真正所拥有的核心价值选择,以及具备支撑这个选择的能力特长,并持续帮助我们获得成功”。
让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为员工导航,才能避免短期主义与急功近利,才能减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才能坚持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如果更进一步,用价值观选拔干部(组织需要什么样的管理者)、用价值观考核行为(组织需要什么样的做事方式)、用价值观引领变革(组织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与发展),更能让价值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2.国企改革陈清泰二汽市场化的故事。

~这个故事来自《南风窗》2023年12期,虽然没有深入讲企业文化,但70-80年代国企改革的推动者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让我印象深刻。这里,我想到,企业文化离不开人,要讲企业文化故事,离不开领导者与企业生死存亡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里程碑故事。榜样故事,首先应该是管理者战略性选择和放弃的故事。

他在厂里组织了一个小组,研究制定方案。逐渐形成自己的想法,开始在二汽推行“三层次管理体系”,最终实现发展、生产、销售各司其职,权责到位,三个层次协调运转,保证二汽不断获取更高的效益。
他还关心企业如何构建凝聚力,近10万人在各个不同的岗位工作,如何达成“二汽人”的认同感?他认为,需要建立企业文化,建立共识。1989年初,在一场手术的休养期,起草了二汽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原则,反复尝试用最简短的话,表达更深的含义,最后提出“视现状为落后”的企业基本哲学。

3.华夏基石的咨询老师们撰写的《企业文化激活沟通:提升沟通效能的企业文化解决方案》

第一次看到从沟通的角度来拆解企业文化的关系,里面还用一个真实场景的人来模拟遇到的各种沟通和企业文化问题。

好了,今天就小到这里,明天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