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谈写作关于故事那些事

《故事处方》治愈我的故事病

2019-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蔚蓝fun

一个真实的故事,真真切切的发生过,可是在我笔下怎么就成这样了……无论是有趣、开心、难过还是愤怒,我的文字就是无法再次还原当时的情绪……真是让人恼怒!

从《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开始,我重启了写作;一本《精简写作》激活了《我有一个梦想》般的短文兴趣;一本《非虚构写作课》分解了创作过程,整理归纳了11个写作步骤。

可是我的文字,依然像一块岩石,砸在地上咔咔作响,坚硬无比。我向往那种柔软细腻,润物细无声的美文;崇拜那些大道理讲得和鸡汤一样美味的励志故事;可是我的文字永远背道而驰……

《故事处方》丹提医生也真是的,一点也不着急。他缓缓起身,拿起他的“听诊器”,走到我身边看一看,听一听,慢慢的吐出句:“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一般就是那几个小毛病。对症下药,内调外养很快就能痊愈。”

故事医生丹提.W.摩尔拿起他的笔,在“病历”上奋笔疾书:

1、中心思想不明确,写着写着就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了

2、万事开头难,卡在第一段

3、直接评价,没有细节描写,不懂得描写的要义

4、缺乏情景描写。引人入胜不是拉家常,情绪才是硬道理

5、叙事的主角不是写作者而是角色,视角有限也没关系

6、情节要适用整体结构,如果脱节,再痛也要截

7、这个故事完整吗?确定没有缺胳膊少腿哦!

看完这个症状清单,我豁然开朗了!我那岩石般的文字便是3、4、5综合征...丹提医生的处方也应声而来。

人物、对话和场景本身就是故事

(一)人物(角色)的描写

书中举例,《愤怒的葡萄》把一本历史教科书、一篇经济论文和一张苍白的数据清单变得有趣又有引力。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该作者将历史、经济和相关数据揉进了约德一家的命运里,变成了一个诱人的故事。

“故事的角色该怎么安排呢?”我好奇的问。丹提医生说:“角色的人数是你设定的,但是角色的性格却不是你这个写作者定义的,而是角色自己设定的。”乍听这句话,我愣住了,"角色怎么自己设定自己啊?明明所有的文字都是写作者码的呀!"

丹提医生哈哈大笑:“通过角色的言行举止去表现角色的个特点,而不是用写作者直白的评价或标签去给角色下定论。”我顿时语塞.......我写文真叫那个直白……真为自己汗颜……“某人是个吝啬鬼!”一定会出现在我的文章里。而丹提医生却不提倡,他说:“只是文字在读者脑海里留下了印象,而在感官神经上却没有印上任何痕迹。这是没有感觉的文字,不写也罢。”

厉害了,我的丹提医生!可是什么是感官神经?人有5个感受器官,分别拥有5种感觉。难道要我从文字上体现出这5个感觉?!这怎么可能?!

年轻的服务员把巨大的T骨牛排端上角落的桌子,但鲍勃几乎没瞧他一眼。“里面最好不见血丝,”他大声嚷嚷着,挥舞起来的餐刀几乎要碰到女朋友丹尼尔的左臂,“不然你一点小费都别想拿到手。”

看完这段话,你能找到几种感觉?相信你跟我一样已经明白了写进“感觉神经”里的文字是怎样的含义。

另一点要注意的是:写作者很粗心也很喜欢偷懒,不逼一逼自己,就不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用文字展现角色独特的气质。角色在写作者的脑海里构思时,细节极其丰富,形象也很完整,但写在纸上却失去了活力。在文字里找不到活着的气息。

丹提医生特别指出:“当写作者没有对角色做出完整的特征描写时,读者是‘看’不到角色是怎么穿过房间,紧张或沮丧时会有什么小动作,更不知道角色的语音语调。在读者的脑海中没有形成一个鲜活的形象,那么几个角色之间就是混沌的。”

为了去除混沌,丹提医生写下药方:“要对角色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节描写和深度刻画,让读者自己在脑海里慢慢得出结论才是高明的方法。”

(二)对话的描写

有趣的事情被“真相”了就变得非常无趣。非黑即白的我特别喜欢去真相,所以幽默感相当匮乏。可是人的特点是喜欢自己去寻找答案,喜欢在模棱两可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解释,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被告知。“把二加二放在一起,让读者自己得出结果,这是一种富有魅力且颇受欢迎的智力游戏。”说的便是此意。

在现实生活中,家人之间的对话,句句属实也是不存在的。在与家人交流时,你会发现最亲近的人之间,也经常跟你玩“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游戏。指桑骂槐、借题发挥、以小言大是家庭大戏惯用的伎俩。

根据这样的现象,丹提医生直言不讳:“左顾右盼而言他、话中带刺、用问题来回应问题、避免直接回应都是正常人应有的反应。”为了不失真,文中的角色也应该对“作”进行展示。

我这才意识到“婉转、狡辩和推脱,明确的问题配上自相矛盾的答案,让事情变成雾里看花”,才是吸睛的必杀技。就如电视剧,没有那么多的误会哪会有精彩的剧情?所以对话内容有设计,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欲。一颗强烈的好奇心被激活了,自然会一页一页的翻下去。

一语惊醒梦中人啊!丹提医生列出了处方,“对话属于角色的,写作者不要管,注意倾听就是了。”角色的对话本就出自角色,他们的情绪不需要过多的形容词也能够通过对话内容本身去渲染。我努力的思考着这个提议。难道就像我们在吵架的时候,不需要把“我很愤怒”说出来也能找到愤怒的情绪?我想应该是。对话上的用词,只要有所斟酌和设计是能够体现出愤怒情绪。

(三)场景的描写

当我们到达一个地方,总会四处看看,对周围环境进行初步的判断。哪怕是回家,进门脱鞋的时候,我们也会看看周围环境有没有变化,从而判断曾经发生过什么或者正在发生着什么。

套用到写作中,场景描写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丹提医生说:“我们描写房间和外景是为了让故事显得更加真实。”这一说让我想起之前和暖暖讨论过,怎么让文字富有生命力。她发了一段文字给我。那段文字描写的是她家门口的一片绿地,她写了它的颜色、它的生机勃勃,给她带来的小清新。在我阅读那段文字时,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那片肆意生长的绿地,还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崇拜之情瞬间攀升。暖暖说,每天都写就能达到这水平。

无独有偶丹提医生也这么倡议:“提高场景的生命力,你需要做一些练习。”《故事处方》P100-103,给出了两个例子和三个习题。其中一个练习这么写的:

场景描述:一间候诊室,你的主人公独自坐在里面,医生很快就回来告诉他胃里的小肿瘤究竟是恶性还是良性的。不要直接提及癌症、肿瘤或疾病。(依然是在同一间候诊室,医生离开后,病人正在慢慢收拾自己的东西,医生向他发出了健康通行证。)

同样的场景,不同的心情,要用文字写出不同心情下同一场景的差异。这个训练非常高级。我收下处方,准备执行。

情景的描写是故事的生命线

“情景描写是什么?”我牛铃般的眼睛瞪着丹提医生。“在你看到描写某种特定动作的词语时,大脑会模拟这个过程。这就是情景描写。”说着,他打开一个“视频”。一个叫莎莉的女孩从客厅走到餐桌,一路景象随她的脚步印进读者的眼帘,她听到的一切声音和周遭的一切互动就好像发生在读者面前一样一览无遗。这就是情景描写的最高功力。

“创作小说或者传记时,你发现自己的文字不仅仅是传递信息,还能用原始的材料将看不见的世界还原到现实生活中。”丹提医生面带微笑,“那就得恭喜你,因为你get到精髓了!”

情景描写让我震撼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爆款文案》里的一个案例,作者关健明写了一篇软文,销售一只鸡。文章一出当天销售额超过28万!我被数字惊呆了,是何方妖孽能够如此登峰造极!读完那篇软文,我口水直流,一直垂涎那只鸡……

我知道了引人入胜的奥秘:让情景描写刻入读者的五感里,让文字呈现画面,在脑海里形成动作,引出读者的反应,唯有细微入至的情景描写可以。

叙事声音:搞清楚故事由谁来讲,怎么讲

医生继续开处方:“还有叙事声音要清晰!”叙事声音又是什么东西? 我总处在错愕中。“作品的风格和叙事人的性格两者的混合体。”呃……鼹鼠的土豆老师的文章,句句发自肺腑,像一个操碎心的老母亲……每一篇书评都暗藏着她的经历。每看完一篇她的书评,我都会忍不住要拜读一下书评里提到的书。这就是她的书评魅力。我想这就是丹提医生说的叙事声音。

那我如何找到自己的叙事声音呢?丹提医生给了我两个方案,一个是留意自己说话的方式,二是把自己写的东西大声读出来,让自己的耳朵听。而我最喜欢这句“好文章通常不是灵光乍现而来的,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劳作和辛勤修改。”撰写和修改是叙事有自己风格的必经阶段。

丹提医生慢悠悠的又给出了一个叮嘱,“使用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去叙事,视角是完全不一样的。视角有所限制是必然的。当第一人称的文章用全视角叙事,显然就不合格了。”我又对号入座了。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跳脱角色的视角,总会不自觉的扩大本不属于角色看到的事实。从读者的角度,就会觉得这个角色的视角特别不可思议。而大声读出来,能帮助写作者找到这些不合理的地方,修正角色的视角偏差。以上便是正确叙事声音的要领,我还得慢慢体会去……

经过《故事处方》的诊断,丹提医生下全了医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只需遵循医嘱,便能让故事病症消失,写出一个健康健全的故事。这一刻,我的眼前一片光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