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有种朝阳职业开始悄悄兴起,那就是——杂物整理师。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既无需定期花高价请杂物整理师,又可以摆脱房间脏乱挤的烦恼?
《断舍离》。不同于普通的收纳整理教材,它的重点不是教我们如何整理和收纳,而是教会我们通过收拾物品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
因此,收拾的根本目的是让我们通过行动带来心灵的变化,把现实空间和心灵空间的杂物清除出去,变成一个“灵魂有香气”的人。
另外,建议大家在本周阅读《断舍离》的同时去看一部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3 不收拾的收拾法
山下英子费尽心思所写成的《断舍离》,并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时刻保持房间的干净,这场运动最大的精髓在于认清当下的自己并加以不断完善。这也是它较于其他整理收纳书更有价值的原因。
该书的主旨是向我们介绍如何在收拾的过程中坚持“以自我为主角”的原则,实践断舍离的思维和行为法则,扫除外在环境和精神世界的一切繁杂,从而达到通透、舒适、快活的人生状态。简而言之:
断,即绝不添置不需要的东西;
舍,即在筛选过程中,只保留当下最合适、必要之物;
离,即通过断舍提高生活品质,认清自我,心情愉悦。
一旦理解了断舍离的涵义并坚持践行,甚至可以让我们银行卡上的存额也渐渐多起来。
№4 如何进行断舍——当舍不舍,反受其乱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保持房间的清爽,不在于怎么整理,关键还是要学会“舍”。这也是本书第一章重点的介绍内容。如果想要得到一个简洁纯净的世界,首先要学会放弃。
当我们对取舍感到茫然一片,可参照由关系轴(与我的关系程度)和时间轴(过去、现在、未来)组成的二维坐标,与自己现在关系重大的物品(当下自己需要用的物品)便是原点。原点之外的一律舍弃。也许读者仍无法着手,在此给大家隆重推荐一位极简主义者约书亚的方法:将所有物品打包,每一天开始时,只拿出当天所需之物。当21天结束,未拿出的部分即该舍弃的东西。
很多人可能打算对自己的物品进行选择和丢弃,却发现很难做到,则在意识上要由“弃之可惜”转换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时才能做到快、准、狠地舍。
我们仍然不知从哪开始收拾。这时,就先从衣柜下手吧,把过去几年因打折而囤积且确定以后不会再穿的衣物全部送走,这对于女生来讲很难。№5 离的三境界——断舍带来的变化
断舍的反复实践最终可达到离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来自居住空间的改变。
№7 思考与讨论
已阅读
我们已经知道保持房间整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囤积物品。可东西就在那,不增不减。这是为什么呢?
断舍的反复实践最终可达到离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来自居住空间的改变。在二维坐标指导下,对闲置杂物进行快、准、狠地舍弃,留下的都是真爱和必需品。收拾屋子不再是抗拒性的行为,而是为了保持好心情的自觉行动,即不是收拾的收拾。此时,自己从物品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双方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住所变成来去自如的“自在空间”。
第二重境界来自生活的改变。在对物品不断筛选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品味会不断提高。有其物,必有其主。一旦朋友见我们使用的物品都很有讲究,他下次送礼物时也会参考我们的品味进行精挑细选,而不是随意买份礼物凑合。其实,从另一个层面而言,我们在断舍离的过程中会不断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目标坚定,做事果断,个人的气场和魅力也在不断地增强。这种气场对朋友而言是有吸引力的,因为,不将就的态度会让朋友愈发不敢轻视和怠慢我们。这即人际关系的悄然改变。
第三重境界来自精神层面的改变。于己而言,断舍的过程即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进而实现了解自我、完善自我,直至喜欢上具有敏锐感应力的自己。于物而言,被需要,才有价值。通过转卖、捐赠等方式使闲置之物各尽其所,从而实现物品的最大价值。
这些层次听起来比较玄乎,如何体验以及将其显现化?
建议大家对这些变化做完整的记录,相信一段时间后你将收到来自自己的惊喜。
№6 今日总结
现在,相信你已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包括断舍离的定义,怎样做到断舍离以及断舍离的意义等。
关键词:
断舍离,关系轴,时间轴
要点:
断舍离即在收拾房子时,只保留必要物品,且不再添置非必需品,从物质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达到由外至内的通透和自在。
在筛选物品时,参照以自我为中心的关系轴和以当下为重点的时间轴,即只留下现在的我所需要的物品。
断舍离的终极意义就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实现物我关系的最大价值。
思考与实践:
今天的内容到此为止。首先,思考一个问题:利用二维坐标筛选物品的过程中,我们参照的两个标准是什么?其次,由于这本书的实用性很强,在此给书友们布置个小任务:打开衣柜、鞋柜、书柜、抽屉等(所有放置物品的空间都可),利用二维坐标法进行整理吧。
二
№8 我们为什么无法扔掉东西一方面,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在直线爆棚上升,很多物品我们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
另一方面,我们往往很难抵制“划算”的诱惑,买回了很多不适合的闲置物。
简书上有篇文章,紫松的《求知成瘾,却无作品》,提到这样的观点:过度的求知欲让我们热衷追求信息和知识,仿佛只有这样做我们才会安心一点。这种不加思考去收集的信息,虽然会让我们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但仅有广度,却无深度。因为所获取的知识并不能形成一个系统,所以有“能思考,欠全面”“有见识,无作品”等特点。
当我们的大脑系统只有输入却缺乏输出的渠道时,它也成为了需要断舍离的对象。
№9 扔不掉的三种破烂儿和无法扔掉东西的三种人1. 还在用的东西:其实并不喜欢,只是将就着用的物品。
逃避现实型:收拾房子的首要前提就是常常在家。但看到乱七八糟的房子后,本来就不想回家的人就更不愿意待在家里了,2. 充满回忆的东西:这类物品可能主人永远都不会再用,只是因为充满回忆,
执着过去型:把过去的物品都收藏起来,因为这些物品充满了回忆,并且数量大得惊人。这是另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变相逃避,总是活在过去。
3. 不用的东西:因为心怀不安,所以一直存放着,怕哪一天会用到。
担忧未来型:所有的物品都要留着,因为指不定哪天需要用上,但也许这个“哪天”永远都不会来临。
№10 屋子里长期堆积闲置物有什么危害
香鱼变成了鲶鱼。想象我们的房子是河流中游的一个小水池。断是进的阀门,舍是出的阀门。
堆满闲置物的屋子就像便秘的肠子。
影响我们的运气。作者认为,只要除掉哪些破烂儿、垃圾、灰尘,就能消除停滞运和腐朽运容易引起自卑的情绪。正如风水师说的那般,镜子千万别对准床,这里面也许并非只有迷信的成分。
№11 实践断舍的办法
第一,着眼于现在。
第二,取消“客用”物品的“专人待遇”。
第三,找回对自己的信任。
当下想做的事情要赶紧去做,切勿拖延
在高中的英语写作中我们常用的一句开场白是“每个硬币都具有两面性”。这可说是箴言,甚至可以成功说服我们对舍弃的看法。硬币的一面是我们对即将离去或已经离去的物品的不舍与叹息,硬币的另一方面,舍弃也不可否认地带给我们许多有意义的变化,例如增强对自我乃至世界的信任,提升自己人际关系的质量等等。
如果说昨天是断舍离的序章,那么,今天我们便到了第一关。在这一关,我们了解了没法扔东西的根本原因和无法扔掉东西的三种类型,并且知道了长期堆积物品的屋子怎样的影响,最后还学会了四种解决之道。
关键词:
危害,三种人,办法
要点:
房间堆积物品原因之一是:物质丰富的当下我们难以抵抗各种打折的诱惑。
扔不掉东西一共分为三种人:执着过去、逃避现实、担忧未来。
屋子堆满杂物带来的危害:影响运气、容易产生自卑负能量。
实践断与舍得的办法:着眼现在,不要专门为客人准备不常用的器具,设立小目标并争取完成,换个角度看问题。
№14 物品、住所与我
物品和我,谁是主角?
№15 收拾、整理和扫除
收拾:断舍离的关键所在,筛选出必要物品,舍弃不需要的东西,且是整理和打扫的前提。
整理:把散乱的物品整理后,分类收纳。
打扫:表现为扫、擦、刷。
№16 什么是可惜
扔掉可惜
荒废可惜
№21 如何提高收拾的动机——专注一个场所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作者丹尼尔·科伊尔曾提出“一万小时定律”,如果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必须要花上一万小时专注于这个领域的事情。
№22 Where 和 What
说来也有趣,断舍离这本书就像一篇记叙文那样,有故事发生,就有五个“W”要素,明确了“who” “why”之后,现在我们重点解决“how”的问题了,这一节就是让我们尝试一起定下“where”和“what”吧。
那么,我们不如从一个小目标开始,首先专注于偌大房子中的一个小场所。
我们想通过断舍离得到什么?可能是有个好心情,并且有个好运气。
把我们最在意的地方作为实施断舍的最初场所吧。
What:对于“如何确定舍弃的东西”,
№23 垃圾及物品分类法则
第一,环保三分法:一
需要扔掉的东西有三类:
一般垃圾:厨房垃圾及废纸等可燃而不可回收的垃圾;
可回收处理垃圾:印有可回收标准的瓶子、包装等;
不可回收垃圾:既不可燃也不可回收的玻璃碎品等;
第二,厨房里的三分法则: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
第三,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空间
对于看不见、看得见以及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放置物品时分别要七成满,五分满和一分满。限制物品的数量并不等同让现在的物品一直占据着收纳空间,我们可以采取淘汰、补充的方式进行物品的替换,但原则是只留下前五样。
№24 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法则
(1)只需要一个动作的原则:
(2)自立、自由、自在原则:
自立:尽量让物品竖着摆放
自由:物品的摆放方式要方便我们自由选取
自在:不能竖着放的物品,可以通过折叠的方式自在摆放
当然,确保能够完好地维持物品外观形态还有个不可忽视的前提,就是“每次主义”:
№25 与物品好聚好散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来安抚自己,扫除这个心理障碍。
那就是用最真诚的语言跟物品来一场简洁的告别仪式。
今天分享了收拾屋子的各大技巧,包括从哪开始收拾更有利于坚持、如何专注一个小场所的收拾、怎样保持物品的完美放置形态,以及如何与被弃物品道别等。
关键词:
专注,法则,道别
要点:
收拾最初,先专注一个小场所。
哪里最能影响自己的心情则从哪里开始收拾。
可以保持物品的流动性,但要控制数量。
尽量让物品竖着放,包装简单,方便取放。
与物品温柔而疼惜地道别,表达对物品的感恩之心。
思考与实践:
今天的内容操作性很强,需要大家亲自动手实践。例如,我们就先选择厨房作为收拾的最初场所吧。那么在收拾前,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这节课有哪些收拾法则供我们参考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利用这些法则创造出一个井然有序,干净利落的厨房吧。
№28 整理成为顺其自然的事情
自动化:在这里,山下英子再次调动形象的比喻,让大家想象我们的住所如我们内在的身体环境一样,是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例如我们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只要我们不打破这种平衡,其所具备的自动化调节功能会使我们的身体维持一个健康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身体调节的自动化过程。在断舍离的世界中,我们也相信空间有它自己的自动化系统,前提是我们不能长期堆积物品让它停滞而破坏空间这种有进有出的平衡。
相:“相”这个概念在这本书中曾出现多次,也许读者们对这个词的理解还是相对含糊。在此,我们进一步明确,在断舍离中,所谓的“相”就等同于身体与生俱来的的自动化系统。
信赖:人体的这种自动化调节不需要我们意识的参与,我们只需要做的是不人为地打破这种平衡,为体内制造一个通畅的环境,便完全可以把身体交托于自动化机制。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绝对信赖身体的这种自动化机制。同样,住所的“相”,也需要我们清除堆积的杂物,彻底进行断舍离,当我们把这种信赖托付给自己时,一个舒适自在的空间会自然而然地呈现。收拾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
№29 有其主必有其物
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用在我们与物品的关系上也很恰当。如果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身边的朋友间接地了解他的人品,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件物品了解主人的格调与生活品质。
断舍离也提倡节约,但并不是要求我们无节制地通过降低生活的品质来省钱,而是让我们只选择最适合我们自己的。
№30 为什么打扫会改善运气
第一,从自力世界到外力世界的加速变。断舍离整个过程都在不断强调“信任”这个词。
自力世界,它强调的是相信自己。
外力世界,它强调的是相信世界。
第二,扫除了潜意识中的堵塞物。
№31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看过《步步惊心》的伙伴们想必都知道四爷常念的一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充满了禅意,越是品味越有味道。
以苏子的《赤壁赋》中的一段话与君共勉: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世界万物皆由大自然创造,我们的一切物质都是借用而来,那么用的时候请用心使用,不贪多,不浪费,一切刚刚好,这便是断舍离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吧。
今天的内容主要是给我们介绍一种新颖的方法,让我们在收拾房间时参考人体的自动化系统运行机制,让物品保持流动且平衡的状态。另外,也让我们消除了对断舍离的误解,从而可以领略断舍离带来的变化。
关键词:
自动化,相,格调
要点:
不要囤积物品去破坏空间系统的平衡,这样才能为物品和气运的流通提供通畅无阻的过道和空间。
断舍离的真正目的不是降低生活质量,而是提高生活的品质。
扫除不仅能清除空间杂物,也能扫清精神垃圾,为我们创造一个通透空灵的内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