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运营 设计数据一切只为成就产品

关于理财产品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PMCAFF微分享

2015-08-03  本文已影响1694人  PMCAFF产品社区

本期嘉宾介绍

陆蔚青 (宜信高级产品经理)PMCAFF联合创始人,大数据产品专家,曾任百度音乐、宝宝树、畅游高级产品经理。

当我开始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时候,第一步就是做竞品调研。整个行业的我觉得有三个模块,吸钱的、赚钱的、把两者匹配的。理财产品就是吸钱的部分,它的任务是降低获取资金的成本。

研究竞品,首先要有一个评价体系。最简单的评价公式是这样:投资总额=投资人数*人均投资额*复投率。在餐饮领域也一样:总收入=食客人数*人均消费*翻桌率。所以首先要看用户规模。移动产品有个特点,各种市场是获取用户的主要渠道,总量远远大于其他渠道。

于是我找了几个比较典型的产品,看了几个比较典型的市场,得到了一张表。

这是页面上的数据,当然大家会质疑市场数据造假。我们主要看看趋势和位置,造假这个事情应该对所有产品都是公平的,不用在意数据准确性。

在这几个重要渠道上,各产品的位置还是相对稳定的。领先的产品,主要是年头比较长,积累的用户信任。如果理财产品想有所作为,大概也能在数量级上找到自己的对标产品。创业项目的估值也可以参考。这是用户规模,只知道这个是没有用的,理财产品天生是对土豪友好的,我们还需要知道用户的人均投资额,这个非常重要。于是我采集了各产品公开的数据,做了个简单运算,数据有限,准确度肯定很差,大家看看思路就好。

这个数据非常有意思,大致上看,与产品提供的利率是有关系的,越是激进的利率,人均投资额越好。当然也跟高调的运营活动有关,懒投资还处于发展早期,采用了非常高的利率和有效的补贴。有利网年头长,采用了比较稳健的利率。风险和收益是一致的,用户会自己选择。这个数据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估算自己的用户群,人均投资额的极限在哪里。大致是那么个意思,这个由餐饮业的pm来说更好。知道自己用户的投资极限在哪里,我们就不会盲目深挖单个用户的投资额。挖越深越没戏,用户没钱投,怎么挖也没效果,这样就可以确定拉新和促投资的比例。

这里说的确实是单次的投资额,用户群在一个时间区间的投资能力,可以用复投率来评估。包括了两个方面:

1.竞品产品销售完成时间,越短越好。

2.投资人群重合度,越低越好 。

第一点好理解,投资人群的热情,一个理财产品,后面实际上是一个债权,也就是有人要借钱才可以。借钱是有额度的,也就是说一款产品是有额度的。一个有额度的产品,销售越快越好,说明人群投资热情很高

第二点,我们虽然希望用户反复投资不离开,但是也要看到新用户投资的比例一定要健康。金融产品特殊一些,超售是要有利息成本的。你借不出去,谁来承担给投资人群的利息?

具体的金融产品结构我不展开说了,这里会有比较复杂的债权处理,也不是大家都感兴趣的东西。

草根投资这个网站的公开数据,大家看看有个印象就行了。复投比例其实很不错,通过人数、人均投资额、复投率三个点,可以定位自己的产品处于什么位置,跟业界平均水平差多少,能进步多少,方便决策。接下来,需要关注就是各种转化率了。

首先,当然是到注册的转化,这是几个网站在首页注册部分,所使用的引导内容基本是一致的:首先强调收益高,然后是我们很安全,最后是送红包。

注册完之后,就是支付部分。理财产品又有自己的特殊性,银行或者支付通道对额度的限制,对支付的转化的影响很大,也是需要考虑的,土豪们才不会每笔5000块投资个100笔,凑够50万。

研究完这些网站,可以发现大家对用户行动的理解是一致的:收益+安全。收益用户是知道的,很容易理解,困难在如何将安全传达给用户。

总结了一下,常用的大概有4种方式:

一、比较法

举个铜板街的例子

适用场景:概念多,专业性强,过于理性,本质上是为了降低用户认知成本。

二、传递法

截个草根投资的图

适用场景:品牌弱势,信任弱势。简单说就是找大牌出来代言。与高可信度人群关联,与高可信度产品关联。

三、证明法

继续截图

适用场景:论证过程简单,论据有力。一定要让用户了解资金的运作方式。

四、情怀法

可能跟传达安全这个概念略有偏差,主要是传达“踏实”的感觉。

通过“实物化”,避免数字呈现出来的不“感性”。一般大家都是围绕“家庭”和“成长”来做的。这几个方法在电商或者其他领域也很常用。

今天就和大家说这些,感谢捧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