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选刊读者文摘(周刊)优秀散文集

风过百年,青春长鸣

2025-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雨林漠风

暮春的风掠过岁月的河岸,总在五月初将记忆的涟漪轻轻拨响。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蛮横地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外交的屈辱如重锤般砸在国人的心口。5月4日,三千多名北京青年学生高举“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的标语,潮水般涌向天安门。赵家楼的火光,是他们燃烧的愤怒;军警的棍棒下,被捕的32名学子挺直脊梁——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游行,而是古老民族在危亡时刻爆发出的觉醒呐喊。

这场风暴迅速席卷全国,上海工人以罢工响应,商人罢市声援,连黄包车夫都拒绝为卖国贼服务。北洋政府最终在民众的怒潮中低头,拒绝在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从北京的街头到上海的码头,从学生的笔杆到工人的铁拳,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姿态,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拉开帷幕。李大钊先生振臂高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点燃思想火种,那些在街头奔走的年轻身影,用热血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镌刻进民族的基因。

时光的河流奔涌百年,五四纪念日早已超越了具体的历史事件,化作一盏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它让我们看见,从“一二·九”运动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怒吼,到解放战争时期学生们“反饥饿、反内战”的游行;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的青春热血,到改革开放浪潮中第一批“下海”创业者的无畏探索,每一个时代都有青年以生命践行五四精神的誓言。

如今站在新世纪的门槛回望,那些在虎门销烟中燃烧的怒火,在辛亥革命里飞溅的热血,在五四运动中迸发的呐喊,早已凝聚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这图腾里,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有“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诚,更有一代代青年“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守。五四精神如同一条永不干涸的血脉,流淌在每个心怀家国的中华儿女体内,让青春的力量永远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

自古以来,英雄出少年,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脚踏实地地工作和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的国家才会变成有希望的国家。

青年一代,勇于担当,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因为有了青年一代的奉献精神,我们的江山才会美丽而多娇。我们祖国的山河才会无恙。

当五月的风再次拂过,我们触摸的不仅是历史的温度,更是一个民族永恒跳动的青春脉搏。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永远召唤着后来者: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让奋斗的光芒照亮民族复兴的漫漫征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