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何路到龙津——《春日寄怀》赏析
《春日寄怀》给人整体的感觉是寂寞苦闷,伤感抑郁的。这也符合李商隐的一贯文风,源于他在仕途上的不得志。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在上一个关于《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的赏析中,我们讲了李商隐的诗歌特色和艺术成就,这里就不再重复,这里着重看李商隐如此高才,为何在仕途上一塌糊涂。
我们先解诗。这是一首严谨合律的七言律诗,首句“世间荣落重逡巡”,为平起押韵的平仄格式,全诗合乎平仄,韵押平水韵“十一真”,颌联为虚实对,颈联为并肩对,精致工整。
合格律的律诗有一种比较独特的抓诗眼的方法,大部分律诗适用,那就是“截取法”。我们去掉颌联、颈联,留下首联、尾联合成一首七绝,就简单得多,方便大家看清诗的主题: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这世界上的事情啊,就像这春天的花开花败,起了又落,来回循环。我却在花园里一坐就四年。”这个时期,李商隐因为母亲去世在家丁忧,闲居四年,苦闷寂寞的心情跃然纸上。“我想追逐千里波涛,鲤跃龙门去经天纬地,却没奈何找不到去龙门的路。”
这就很清楚地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作者抒发自己闲居被弃置,报国无门的苦闷心理。
中间二联作为整诗的补充描写,笔触更加丰富,像颌联“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已经成为了传世佳句,意思是“春天里,有花有月,却没有酒也没有人陪”,挺适合现代人用来抒发寂寞的,所以广为流传。颈联“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则是说“官服就像那些青草,每年都是这个颜色没有变化,意指没有升迁,而脑袋上的白发却一天比一天要多”。
不过自古以来,做官者丁忧都是要去职的,过几年再重新出仕,为何独独李商隐如此苦闷,发出“未知何路到龙津”的感叹呢?
唐代科举制度实则为举荐制,如果没有高官举荐,也很难出头。李商隐虽然也是官二代,但是父亲过世太早,并没有让儿子沾到光,没有人保举,虽有高妙才华,进士就一直不第。
这个时候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个贵人,令狐楚。不但欣赏他,还帮助他取得了进士,与白居易等人交游,和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成为好友。但是令狐楚调入长安作京官之后,李商隐就失去靠山,去王屋山学了几年道。
然后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二个贵人,王茂元。王茂元是当时的泾原节度使,相当于军区司令员,非常喜欢他,把女儿都嫁给了他。靠着丈人,眼看终于可以出头了。
结果陷入了“牛李党争”,朝廷高层政治核心的派系斗争。老丈人王茂元是李德裕的李党,而恩师令狐楚是牛僧孺的牛党。这就不好办了,不管哪个派系,都把他当成敌人,能有好日子过?所以他便中了进士,也在吏部考核中屡次被刷,人家不知道把他往哪安排才合适。
具体的牛李党争就不聊了,讲起来太长。总之李商隐的仕途就败在夹心人身份上,加上他又重感情,又要夫人又想要朋友,两边都不弃,结果两边都不理他。不过“文章恨命达”,倒是文采斐然,开创了别开生面的晚唐诗流派,成为宋初“西昆体”的鼻祖,还影响了明朝、清朝众多诗人,就是后来的纳兰性德的作品,里面也尽是李商隐的味道。
但是当时呢,他还是挺郁闷的。所以才有《春日寄怀》这种明媚春光里的牢骚诗句。
所以啊,人这一辈子,贵人多了,不一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