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35】读《5%的改变》亲密关系2

2024-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仰望星空2541

2.我越操心,他越没信心

来访者的老公失业了,看着他投的简历,回音越来越少,想询问,想帮助,想插手,又怕自己的控制欲也是让他不自信的原因之一。想向李老师求助两方面的问题:怎么自救?怎么帮助他?

李老师的建议:

我的建议可能有点古怪。我建议你在未来一周之内,至少有三次,每次至少有一小时,可以离开你的老公,做你喜欢的事,什么都可以。

这个建议看上去和你的诉求无关。你想帮你老公,事无巨细地记录了这么多信息,都是为了帮他。但这是一个怪圈:他怀疑自己没有能力,而你越是努力做事情帮他,就越是证明了他没有能力——你能帮他解决问题,就等于维持了他的问题。

既然如此,不如放弃这个目标,考虑更现实一点的事如何?假设你老公暂时就这样,没法更好了。在此前提下,你怎么让自己过得好一点?

你努力,又有能力,值得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最起码,每周可以有一些时间是给自己的。

记录一周,并反馈。

复盘:

有一种说法认为,帮助的背后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看低”:你自己搞不定的问题,我可以搞定。虽然助人者自己不这么想,但保不准接受帮助的人会这样想。处在这个阶段,他们对自己的信心本来就不足,就更可能因为善意的援手而感到受伤。所以,最好的帮助有时反倒是不帮。

不帮的意思是:“我相信你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它会让人有更多的被尊重和信任的体验,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就感——当然了,凡事不能过头,如果对方明确表示需要搭把手,就不能放着不管了。

在这个例子里,丈夫需要建立对自己的信心,这是妻子无论如何替代不了的。妻子少做一点,丈夫靠自己解决问题,才是信心的来源。

从互动的角度来看,“不帮”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把双方的权责分得更清晰。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在乎的人能好好照顾自己,不会为了我们而舍弃他/她自身的需要,这会让我们松一口气,更从容和专注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否则,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们还有另一重压力,担心自己拖累对方。这是帮助的另一个副作用,让受帮助的人背负了某种情感负担。

感悟:

反思自己,有时候主动帮助别人,费力不讨好,尤其是好认人师式的帮助,对方没有向你求助,你却各种干预、说教、指手画脚。大概是给你一种“被看低”的感觉吧,就像安陵容那样的人,可怕的自卑心,要命的自尊心,肯定是不愿意接受别人的主动帮助的,即使接受了,反到会曲解别人的帮助。

所以,帮忙有时候会变成帮倒忙,因为可能在被帮助者看来,帮忙意味着被看低,被瞧不起。

难怪有时候我们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难以启齿寻求帮助。当然,如果对方明确表达了这一层诉求的话,那就另当别论。

吃一堑长一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尽量做到不帮助,不求不救,克制自己好为人师的想法。即使要帮助,最后在帮助之前问一句“你需要帮助吗?”

我在求学、求职的过程中也不能接受家人的“热心帮助”,询问都会让我不耐烦,表面上是关心、给建议,实际情况是,不仅没有帮助作用,还给人增加压力,有一种旁观者的优越感,站着说话不腰疼。

所以,家人朋友求职的时候,他不说我不主动问,他不问我不发表意见。有成果你不问他都会说,没有进展他比你还着急和挫败,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支持,给对方时间和空间。

当对方觉得没有压力期待的时候,才能放松,才更有力量去行动,更有勇气去承担责任,哪怕先找个差不多的工作过度一下,而不是觉得不找到好工作对不起家人,好工作难以搞定我需要充足的准备,所以就陷入焦虑和惶恐中了。

总之,每个人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人需要被疗愈,只需要被唤醒。相信别人,相信自己,相信相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