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记忆生活随想

那些抚育我的人们

2015-10-10  本文已影响76人  王五月
那些抚育我的人们

今年一直有个心愿去写写久远的过去,但脑海里似乎总有个声音说我做不到,因为的确太久太久了,生怕自己什么也想不起来,从而亵渎了自己满满而热切的期待。如果不是这次误打误撞的写作马拉松,这会是一个被搁置到多么久远之后的事情都未可知,也许自己的不断退怯和种种理由都会说服自己放弃这个“无用”的尝试和念头。

但是人生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如果真的给我们24小时静下来想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亲情才造就我们的有用,如果淡漠这个,其实就是泯灭了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与草木无异,甚至不如草木一般有装点世界的功能。感谢写作马拉松让我有机会督促自己一把,就像给你一副没有边际的画卷,随便的书写心中的场景,而真正充满在脑海中的都是那些最亲近的人和事,并越来越清晰的回忆起来儿时的那些记忆。

又想起来姥姥院子里靠近里屋的还有一棵很大的梧桐树,每年的初春很多树还没有开始长叶子,这棵树已经开始开花了,大大的喇叭花,白色中透着淡淡的紫色,花期很短,但是开花的那段时间满院子都是有些淡淡的甜味,我喜欢下雨天端一把凳子坐在房檐下欣赏这些花朵,雨后喜欢满地捡掉落在地上的梧桐花的尾巴,然后用线一个一个的穿起来,戴在脖子上当项链装扮自己。

其实,那时候的我还是很有诗意和浪漫情怀的。看着花朵的凋谢,随着叶子慢慢地长起来,就在这种无声的日子里,我就已经学会了日月的轮回带给人和物的改变,万物都有它的规律,作为人也是一样,就这样看着看着,树木的年轮一圈又一圈,人的年龄一年又一年,没有悲喜,没有哀怨,这就是岁月的更替。

这些看似简单至极的道理,却是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参照物给我们启示,桑葚有桑葚的生长历程,核桃有核桃的阅历,枣子有枣子的从青变红,葡萄有葡萄的稀疏或紧密,每一个物种都不同,无论性状,味道,还是成熟的月份都不同,但他们都默默地长成了自己,没有去争别人的风头,没有去抢别人的花期,只是守住自己的位置而已。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越来越豁达和宽容。其实,我想只有离土地越近,就越容易从万物生长中懂得物与物的不同,人与人的差异,而不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记得小时候每次父亲每个月都会回来看我,会简单问问我的学习情况,其实我想他可能都不太清楚我到底读几年级。他每次回来看我,主要程序就是给我零花钱,作为农村的孩子们,80年代初,有几块钱的零花钱都是富足的表现。父亲每次回家后,闲聊几句后就会掏出钱包给我,让我自己拿零花钱,我不记得我那时候拿的是多少,但是印象中,我会把他的零钱都拿了。所以从小和小朋友们比,我有充裕的零花钱,所以我想“不缺钱”的念头是从那时候开始种植下来的。不仅如此,我想更多的是周围人对你的看法,作为父母都外面上班的一个孩子而言,常常会有漂亮衣服穿,也有很多零花钱,还时不时有些什么玩具和零食,这些足以让周围的同辈用羡慕的眼神看待我,虽然我并不太在意这些,但是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惊人的,至少我从记事的时候开始就没有低看过自己。父母赚钱养家,我全心读书,从小学习成绩很好,在姥姥和姥爷及舅舅们的庇护下,长大是一件如日月星辰一般顺其自然的事情。

我一直想写写姥姥和姥爷,姥爷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因病去世。母亲在家里排行老大,父亲也是家里排行老大,我是家族里孙辈中第二大的,我也成为了整个家族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算是给姥爷争了一口气,没有枉费他们辛苦的抚养,虽然我也时常会去看望曾经极度嫌弃我的奶奶,但是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即便有血缘关系也是如此,多年的养育早已让我骨子里成为了姥姥和姥爷的孙女,今年姥姥已经80多岁了,依然每天早早起床,当我们要回去时忙前忙后的准备餐食,因为在外面待了20多年了,家里的生活早已不太习惯了,带老公回去了一次,大冬天他坐立不安,看来城里人的适应能力是不行的。今年过年我也将带着孩子回去陪姥姥过一个春节,姥姥越来越老了,我很怕她会离开我们,我知道这一天总会来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抽时间多陪陪她,以前每次回去都像打仗一样,回去不是陪她,都是走亲访友的,没有时间和她说说话,加上家乡话早都不怎么说了,有时候都不知道如何开始,但是这些应该是借口,只要觉得真的重要,怎么说都是没有问题的。虽然我的适应能力也变得像城里人一样的挑三拣四了,但是我知道我是从这个地方走出去的,我不需要一个寺庙去修行,只需要回到养育我的地方,那就是我最好的修行的地方,关掉手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陪着姥姥度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当我们长大了,我们似乎不是我们自己了,是妻子、是母亲、是儿女,对我而言,孙女是我一个很重要的身份,只是我过往忙于随波逐流,没有注重这份特殊的情感。听母亲说,姥姥的眼睛也不好了,虽然前两年做了白内障手术,但是毕竟这个年龄了。耳朵也不好使了,虽然几年前就买了助听器,但是依然听力不好,如果别人给她说话声音大,她就会发脾气,说别人给她脸色看,说自己老没用了,我想我们都有终老的那一天,理解一个老人,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姥姥一生养育了5个儿女,12个孙辈,一生劳作,几乎没有停歇过,她其实有很多的故事,写到这里,我想最应该写本回忆录的是我姥姥,就把这个作为我今年回家过年的作业吧,作为孙辈的代表为姥姥写一本个人自传,每个人的一生生下来是一个偶然,但是活下去却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当我们说自己多么不容易的时候,如果看看周围的人,特别是看一下老一辈,自己最亲近的人,其实他们一直在为我们上着人生的课程,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未在意,并未珍惜可能唯一给我们讲述人生故事的主角,我愿意我是那一位抓住机会的幸运的人。感恩姥姥因为我所付出的一切,她对其他人所付出的,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唯有如此,我们才有机会丰富彼此,从而更加的富足。

对姥爷的记忆是,他很清瘦,做事情很麻利,人很大方善交际,朋友很多,每年2次过农历庙会的时候,家里总是朋友一群一群的过来看望他,他们都会带好吃的过来,麻花啊,油糕啊什么的,一直想有空带孩子回去赶庙会,在别的地方都没有小时候的感觉,但是这些年过去了,还不知道现在的庙会是不是还有当年的热闹场景。去年回去的时候在我们的县志和族谱上看到了姥爷的事迹,是一个做了很多大事的人物。具体的回头我要好好问问姥姥,还有舅舅们,我希望把对他们的记忆用文字留下来,让我们更多的子孙记得他。

关于舅舅的记忆,小舅舅很有才华,听母亲说,他小时候很喜欢画画,手很巧,字也写得好,我小时候他是带我最多的,但是那时候我还很小,所以记忆已经模糊了很多,在我印象中舅舅还是那个年轻的舅舅,但是,时光流逝,我都快四十了,舅舅也快六十了,去年就已经抱孙子了。现在回老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特别是有孩子之后,回去几次都没有见到,很久之前他加了我的微信,看到他偶尔会看我的QQ日志,前不久又加了我的微信,简单聊了几句,就没有深聊了。我知道他最近刚刚忙完农活,然后还在山西的一个地方打工,

有时候我也觉得不能够理解一些事情,曾经对我们而言最亲近的人,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却似乎越走越远了。我有时候会把这一切归结为出来读书的原因,所以我有莫名得痛恨我们从小教育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就是学好了数理化,常常考满分,也以高分考到了千里之外的高等学府,走了很多地方,却越来越发现丢失了很多东西,不知道这就应该是我们为学业、为事业付出的代价吗?如果很早之前告诉我这些,我可能会犹豫是不是要那么孤注一掷的读好书,千里迢迢的跑出故土,找一个男人,生一个孩子,又日复一日的生活下去。真的常常会怀疑,那些生养我们的都会遗忘,我们的努力和所谓的成果又何尝不会被遗忘,那到底什么是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什么是需要取舍的,什么又是需要去平衡的?听了那么多的课程,也没有人教我们这些,但是,我却觉得这些是那么的重要,它如一个人的根基,没有稳固的根基,我们就如一个个短线的风筝而已,不知道会着陆哪里?亲友似乎一个又一个的离我们远去,我们却无能为力。如果我们的努力是为了与过往的自己割裂,那又何尝不等同与生养我们的亲人割裂,割裂的是那种血浓与水的亲情,我们又想去构建什么呢?如果这都可以被岁月和浩瀚的知识所淹没,我不知道对自己而言还有什么可以强大到胜过亲情而不被遗忘。

当然,岁月的流淌,时代的进步是需要我们不断地进取的,老公常说我是一个像许三多一样追求人生意义的不聪明的普通人,但是我希望一直就这么下去,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心中城池。每时每刻的思想、语言、文字和行为都在构建着最真实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