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善行,不分大小皆有用
每天三句话,教你育儿
性格决定命运,方法胜于说教
对于孩子的行善意识淡薄,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助人一臂之力的问题,我们并不难找出原因。
首先,孩子怕吃苦,缺少意志力。
其次,孩子的一些善良表现没有得到鼓励。
最后,家长没有做好表率。
很多时候孩子会忽视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与父母平时没有做好言传身教有关。有时家长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认真地对待一些慈善活动,这些却被孩子看在眼中,甚至在生活中效仿,从而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孩子没有从小养成做好事的习惯,可能会影响到他未来的人际关系甚至事业。所以家长应采取一些方法让孩子知道
1、把大道理融入与孩子的游戏中
在孩子年龄还小,知识面不够的情况下,可能给孩子讲一些什么行善施乐的道理,对孩子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而且也起不到什么效果,把大道理融人与孩子的游戏中,效果就会非常好。比如,孩子们都喜欢一个“扮家家”的游戏,这时候家长们可以让孩子扮演一个英雄,而自己扮演一个受伤的弱者,让孩子来拯救自己脱离苦难,然后给这个拯救自己的“英雄”“颁奖”,总之要让孩子在这个游戏中感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这样化大道理为小行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养成孩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所以家长首先应给孩子灌输助人为乐的思想,鼓励他主动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例如,当与孩子一起坐公交车的时候,提醒孩子给妇幼、老人让座,并同时向孩子表现出你赞许的目光;还可以让孩子每天写日记记录他们所做的-一些热心事,帮老师擦黑板、帮同学买饭、逗被老师批评的同学开心等,并养成一种习惯。只有孩子把行善视为一种习惯了,在日常生活中才会自觉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父母就不用担心孩子对做好事只有“三分钟热情”了。
3、告诉孩子做好事要不求回报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孤儿院或者养老院做些义务劳动,让孩子切身地体会社会中的那些弱势群体所遭受的苦难以及帮助他人收获的快乐。这样会给孩子更大的心灵冲击,孩子心中对那些弱者生出一种怜悯了, 也就自然而然地愿意出手相助。而当孩子帮助别人之后,家长也不要用金钱物质作为奖赏,这样会让孩子形成“帮别人,要回报"的错误观念,从而会造成他们对“行善”持着一种功利性的态度。
今天三句话,对您有帮助吗?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分享在评论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