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阳光2018初级研修中国人 文史哲 教育 思维

移情、依赖性和界限

2018-10-19  本文已影响97人  苗尔平

心理治疗关系是一种人际互动模式,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利用移情克服阻力”。

移情本身常常能够消除症状,但这只是暂时的,持续时间取决于移情存续时间。

移情发生时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界限是模糊的,因为来访者把治疗师转移到自己早年的关系中,将治疗师还原成早年的重要他人的角色,此时起作用的只是“暗示”,而非真正的治疗。

真正治疗是修补早年生长过程中被忽视、扭曲的部分人格。治疗师利用这种特殊人际关系潜到来访者精神结构幽深处,寻找缺口和漏洞,进行矫正和弥补。相当于陪伴来访者“重走红军路”。

“移情”与“治疗”之间区别:

(一)不批评。神经症和人格障碍一个重要社会根源是从小在“权威”人物(父母、老师等等)的要求和训斥、批评下长大,自我部分受抑制,没有获得充分生长。而心理治疗就是颠覆这种关系模式。要求治疗师从心里接纳来访者,理解导致抱怨产生的全部事实经过,体会事情发生时来访者的内心体验,即持“非批评性态度”。如果给来访者讲事实摆道理,会导致来访者对早年“权威”得情感反应转移到治疗师身上,产生“负性移情”,不仅不利于治疗,还会产生阻抗导致治疗关系中断。事实证明,单纯摆事实讲道理,对神经症及人格障碍是不起作用的,并且很可能起反作用。

移情、依赖性和界限

(二)不包办代替。封建社会为了统治阶级需要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经过改头换面,至今仍有不小影响。人们常说的“男子汉主义”就是一种。子女绝对听从于父母,下级绝对服从于上级。随着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独立意识的觉醒,人格平等的要求,这些关系开始松动,甚至出现激烈冲突,导致部分人心理出现问题,因为他们总是在权威的“应该”和自己的“喜欢”之间来回徘徊拿不定主意。治疗关系要求治疗师不代替来访者做决定、做选择。而是促其自身思考,激活其自身精神资源的潜力,不助长其依赖。因为“依赖性是神经症病人最重要的普遍弱点之一。”

这种“依赖性”还会强烈的发生在恋人身上。在关系里以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面貌出现。关系断裂时的表现尤为突出。失恋时,表现的极度痛苦和沮丧,世界灰蒙蒙一片无颜色,当事人无法忍受孤独,常以自杀相威胁。确切的说,这是一种寄生心理。这种恋情特点也是消失了界限,彼此参与太多,导致病态依赖。

(三)不偏倚。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暂时放下自己的道德倾向和内心好恶,对来访者内心冲突双方保持等距离立场,持中立态度。

在精神分析视野下,从来访者角度看,无论是‘’移情”还是‘’依赖性”,都是一种防御。而‘’界限”则是一种呈现形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