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觉察Day18】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距离

2020-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同在幸福里

【事件】儿子让我给他听写,将书放在我面前后,滚到沙发上去逗妹妹玩,妹妹哼哼唧唧,看到这些,听到这些,我感到很不耐烦。

【应对姿态】指责、超理智。(面无表情的对望)

【想法】到底是听写的,还是来玩的;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呀,总是这样没个正形。也不能好好逗妹妹玩,总是弄得她叫。

【感受】生气、不耐烦。

【行为】还需要听写吗?(带着不耐烦的口吻),无回应后将书甩向了沙发。

【结果】儿子与女儿的打闹戛然而止,儿子木然了2分钟,拒绝我的帮助,用手机录音进房间完成的听写。

【知觉】此刻正在生气的身体是紧绷的,内脏是紧缩的,眉目拧成了一把,表情是僵硬的。

除了生气,我还有别的选择吗?

【需要】希望儿子拥有对学习重视的能力,与妹妹和睦相处。

【期待】不被打扰的空间,自我负责。

【渴望】独立自主,平和。

【自我价值感】前中后都是处于低价值感,此刻梳理找回了一些。

【觉察】自己掉入了情绪的洞

孩子的当下行为只是一个刺激,不耐烦的根源是那个住得太久的“应该”和对失控的恐惧。

陷入旧有的自动化应对模式

指责不是我想的,是时候可以一点一点去练习停下和袪除)。

只看到事未看到人。

过往未做到的部分记忆,不满意的事情在干扰我,裹挟我,叠加眼前期待的落空,无法看到俩个是拥有独立思想和选择的人。

知道没有做到和不知道的差别

看到了情绪的起落,虽未做到当知当觉,任何时候的开始都不算晚,仍充满信心---只有经历过千百次的磨合,才可能做到自如的切换和转化。),

【当时与女儿核对】

我:“刚刚妈妈那样做,你有什么感受?”

女儿:“不开心,我觉得你可以多分一些爱给哥哥。”

我:“那刚刚哥哥逗着你哭,你不生气吗?”

女儿:“没有呀,他只是弄到我有一点不舒服而已,再说这是我和他之间的事。”

我:“哦,是这样呀!”

新笋杯与老竹勺

【积极行动】事后平和地询问儿子听写的情况,晚上积极邀请出去散步,全程投入游戏中。睡前的拥抱,清晨的亲吻。

【隔日的道歉】

我:“哥哥,对不起!,因为昨天听写的事情,我向你丢书的行为是不对的,而且我当时说话的语气你听了也很不舒服吧。”

儿子:“就是,明明是你在做别的事情不理我的。

”我:“哦!”

儿子:“而且,又不一定要马上就去做的。”

我;“哦!,确实是这样,是我着急了,谢谢你!”

新笋老竹

【划界限】听写作业是儿子的事,嬉闹是儿子与女儿之间的事。是我越界了。

我可以选择暂停或等待,可以选择平和与耐心。

[认知重构]

邀请大家试用左手夹菜,我很难顺利夹起,说明我的情绪脑(右脑)控制得不太好,需要更多更多的练习来帮助我。哥哥和妹妹左手运用的灵活,比我夹得好多了,所以你们俩的情绪管理的越来越好,向你们学习。

对错之外的田野

上帝准许我平静地接受那些,
我不能改变的事物,
有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事物,
以及有智慧去了解这二者间的差异。                        ——尼布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