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组36号莉莉第二周阅读输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原来的读书方法有点零碎,有点把书本的结构给肢解了,今天我重新整理了一下书的目录,以下是我在滴答清单中设置的子任务的文本
<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第二章:七个习惯概论
<第二部分: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第三章:(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远景的原则
<第二部分: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第四章:(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第二部分: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第五章:(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第三部分: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第六章:人际关系的本质
<第三部分: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第七章:(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第三部分: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第八章:(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第三部分: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第九章:(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第四部分>第十章:(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第四部分>第十一章:再论有内而外造就自己
从目录框架可以看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引导人们如何重新探索自我的,利用这七个习惯做到由内而外造就自己。如何从内而外呢?从个人领域到公众领域,从依赖到独立,再从独立到互赖,此过程中贯穿着不断更新。
一、一个人怎么变得更好?
本书的第一章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改变看法就是改变思维定式,转换思维。一个人想要变好,是有章法可循的,这些章法就是成长和改变的原则,如果把原则内化成习惯,就能够用不同的实践方法应对任何局面,而要抓住原则的本质,最简捷的方法就是设想一下反其道而行之的后果。这些原则被内化为习惯的过程就是我们造就自己的过程。
二、怎么养成习惯?
第二章教我们如何养成一个习惯, 想造就全新的自己,要先打碎旧的自己,因为旧的自己已经存在一些习惯和固定思维了,这些不适合人的发展的习惯要用适合的习惯来替代。而替代是需要过程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习惯是什么呢?它是“知识”、”技巧“与”意愿“互相交织的结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7418866/f94ed128c23056fa.png)
假设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就需要知道早睡早起是什么?为什么要早睡早起?然后知道怎么做才能做到早睡早起,最后要想做到早睡早起才会去做。这三个环节都是缺一不可的,单独看每个环节似乎都很简单,但我们的生活很复杂,每天都很忙碌,每天都有好多好多事情需要做,想要这么纯粹的去做一件事,很容易被忘在脑后或者被别的事情替代。因此,知识只是最基础的层次,你知道了并不代表你能做到,要在准确技巧和强烈欲望的双重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最终才能内化成习惯。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7418866-3108fd87ef34eaed.png)
三、七个习惯的关系
七个习惯符合成长规律,提供了开发个人和人际效能的渐进、连续和高度整合的方法,让我们依次经历”成熟模式“——由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不断进步。人类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7418866-1b934de4c410c8e0.png)
前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着重于如何自我约束,由依赖进步到独立。这些习惯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范畴。
真正独立之后,就具备了有效互赖的基础,就可以开始致力于更为性格导向的”公众领域的成功“,即习惯四(双赢思维)、习惯五(知彼解己)、习惯六(统合综效)所讲授的团结、合作与沟通。
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其他六个习惯,谈的是自我更新——在人生的四个层面上实现平衡而有规律的更新。它是不断改进、螺旋向上的成长过程,帮助我们将自我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此水平上我们将会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其他几个习惯。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7418866-b572f7cf5c1cb18e.jpg)
四、七个习惯要符合的法则:产出/产能平衡(P/PC Balance)——效能原则
从前有一个年轻的农夫,他每天的愿望就是从鹅笼里捡一个鹅蛋当早饭。有一天,他竟然在鹅笼里发现了一只金蛋。当然,一开始他不相信这是真的。他想,也许有人在捉弄他。为了谨慎起见,他把金蛋拿去让金匠看,可是金匠向他保证说,这只金蛋完完全全是纯金铸成的。于是,农夫就卖了这只金蛋,然后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庆祝会。
第二天清晨,他起了一个大早感到鹅笼处一看,那里果真又放着一个金蛋。这样的情况延续了好几天。
可是这个农夫是一个贪婪的人,他对自己的鹅非常不满意,因为鹅没法向他解释是怎么下出金蛋,否则也许他自己就可以制造金蛋了。他还气呼呼地想,这只懒惰的鹅每天至少应该下两只金蛋,现在这样的速度太慢了。他的怒火越来越大,最后,他终于怒不可遏地把鹅揪出鹅笼,劈成两半。从那以后,他再也得不到金蛋了。
这个故事出自《伊索寓言》,它告诉我们想要得到金蛋,就得保护好鹅,这个故事里的金蛋就是”产出“,下金蛋的鹅就是”产能“——生产的资产或能力。而效能就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效能原则人类所拥有的资产包括物质资产、金融资本以及人力资本。
效能在于平衡。一味重视产出会导致糟糕的健康状况、耗损的机器设备、透支的银行存款和人机关系。而太过维护产能,就如同一个每天长跑三四个小时的人,宣称可以因此多活十年,却不知大好时光都在跑步中流逝。又好像那些只知念书,不肯生产的人,坐享别人的金蛋,自己永远不敢面对现实。
只有产出和产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
以上是书上第一部分的内容:重新探索自我。接下来就要介绍七个习惯了,我们该做什么准备呢?
一、用知识、技巧、欲望的内化方法来养成七个习惯
二、先修炼前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
三、用效能原则来处理生活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