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产品首页推荐

做产品,也是一个创意的过程

2017-08-13  本文已影响340人  大青飞啊

最近在读《赖声川的创意学》,书中关于“创意有法可循”的观点现在来看已并不稀奇,毕竟市面上已经出了太多太多教人如何“制造创意”的方法。这本书里不乏方法的阐述,虽然可能这些方法不比那些教你如何一步一步去做的指南更有效,但是关于创意背后的思考方式确在诸多领域是互通的。作为一个互联网产品人,我想更多的站在产品人角度去谈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几点思考。

一、创意是生产作品的能力,这些作品既新颖又适当

创意是什么?用如上小标题回答再合适不过了。创意需要有精妙的构想,而这些构想必须能被执行、且存在价值。也就是说,创意是来自一定的需求,通过新颖的方式去表达,表达后的结果能满足需求。这里表达了两个重要观点:1)满足需求;2)可执行。这些需求可能源于日常吃穿住行社交、也可能仅仅是审美的需要,但都逃脱不出人们最本真的渴望。我们的构想如果抛开这些渴望和需要,便没有了依据,对于人们来说,也就没有意义。构想虽好,能切中需求,但是无法执行落地,那么这样的构想也就得不到实际的产出,仍旧给人们提供不了实际的意义。

做产品也需要满足以上两个点:需要不断挖掘用户问题背后真实的需求,并依据现阶段的资源技术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本质上,创意和做产品都是在解决问题、满足人们的需求 。

二、已有经验、习性、喜好的影响

书中提到“三毒”——喜好、习性和经验,会影响可能会桎梏人的思考,僵化人的思维,形成思维定式。

这里有个很多人经常关心的问题:换个行业、或继续从事某个行业,没有经验/经验太多好不好?我想,经验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经验之外的思考,经验可以辅助判断决策,但是抱有空杯的心态去看待事情确是更重要的。

另外习性和喜好怎么理解?喜好可以限制人们行为的方向,习性会形成固定的生活和工作模式。比如你喜欢篮球,你看你只会关注篮球相关的信息,其他的东西就不会在意或花时间;也比如你从事电商类工作,可能平时也就会更关注这一领域的动态,以及电商从业者需要的技能。以上举例都是人们有意无意的主动行为,但现在的科技会让人们被动陷入到这种固定模式中,比如有人喜欢在今日头条看互联网里面的一些动态,那么今日头条会根据这个人的行为数据给他推送这类的信息,随着算法的精准化,所有的推荐变成了你关心的,你不关心的全部会被过滤掉。想想有点后怕,个体不仅被自己的行为习惯塑造着,还被现在的科学技术给模式化,这样的自己真是自己选择的吗?作为产品er,平时遇到问题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及如果换做其他人,会给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三、 如何看——世界观、如是观、因果观

这一部分我认为是全书最核心的地方,也是做产品最核心的点。

世界观指个人如何看待(解读)这个世界,这个“如何看待”会支撑着后面一系列的动机行为。所以,“你认为世界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是观,直接看到事物原貌的能力。受前文第二大点的影响,直接接触到事物原貌有些困难,却又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文中提到一个方法——延缓贴标签的时间,即在做推断、判定之前缓一缓,思考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角度;另外,多深挖背后的原因,用户虽然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产生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原因背后又蕴含用户什么动机呢?因果观,看到事物因果发展的能力。放到产品来说,需要产品er多点发展的眼光、不只是产品规划能力,更要有业务上的规划能力,多了解行业的动态、新技术的发展等。

平时碰到一个现象事物或许可以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1)向前推——现在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结构组成?这些结构背后是逻辑是什么?对应着哪些需求?这些需求来自用户的什么心理呢?

2)向后推——在未来一段时间可以发展成什么样子?为什么这么发展?是需求的变化还是资源要素的满足?

3)横向推——有没有类似的替代方案?有没有完全不同的替代方案?以后呢?

四、创意的灵感来自已有许多事件的经验

功夫在诗外!虽然第二大点提到经验的影响,但是已有的经验也能催化碰撞出新颖十足的解决方案。这里的许多经验,指的不是单方面或一个维度上的,而是不同领域行业的经验。现在流行“斜杠”,很多人都致力于让自己的标签上多来几个斜杠,一些大V、专家也在鼓励人们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学习,不是越多越好,浅尝辄止的事情很可能是在浪费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我很赞同李笑来的一个观点:如果某个维度上的产出不能抵消付出的投入,那么这个投入就是无效的。当然除了学习,也可以是体验,有一定深入的理解的其他维度,结合当前维度,才可能碰撞出好的点子。

不过,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即便是同一个行业同一个领域,大部分的事情我们无法亲自经历和系统学习,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习得更多的经验,就需要自己去主动交流、多研究把玩(拆解重构)不同产品、学习他人总结的案例。

最后总结

正如苏大大在他的产品2.0书中提到:我们没法创造需求,只能创造出用户没见过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需求。做产品过程本身也是个产出创意的过程啊:我们需要深挖需求、我们需要思考出合理的解决方式、我们需要把这些方案落地,另外我们也需要不断输入吸收......但是我们所做的事情能解决人们的问题,正如创意能被人们欣赏一样,这本身就给了我们莫大的欢愉感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