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2020-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碧霄诗情_4522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感悟:千千万万人眼里有千千万万个哈姆雷特,同样的道理千千万万人心里有千千万万个孔老夫子。所有妄图用一个标准统一世界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

刚才我把这段《论语》输入网络时出来的解释千差万别有用天命理论解释的有用心理成长解释的......

我只是想起了自己:过去一直倾心于夫子“从心所欲,不踰矩”的境界却总感觉高深远大无法触及,最近倒是觉得有点心得体会。我以为一个活的内心通透知晓社会人心发展规律的人,他已经让自己的欲望与社会规则水乳交融了,于是一言一行无不从心而发又无不合乎环境规范要求(甚至需求),这才是大自在的境界。

由此我想到,人最大的痛苦在于自己有欲望,而环境不容许他满足欲望,于是这个人要么只能选择压抑自己的欲望,要么就是破坏环境规则,选择前者就是活的悲悲戚戚的好人,选择后者就是一时爽快,有可能还要承担破坏规则带来不良后果的坏人。而其实只要是人,无论是圣贤大德还是卑劣小人生命的底层需求是相同的,就是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五大需求。而我们学习和修行就是要达到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满足社会规则的要求。也就是通过走《少有人走的路》到达孔夫子那样自然自在境界。

孔夫子一生颠沛流离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实现自我”的需求,最终他到处碰壁政治理想终生难以实现。而七十岁已经走到自己生命的尽头了,他说自己“从心所欲,不踰矩”,因为我没有系统学习《论语》,所以不好断定夫子在当时的语境下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悟。我想他的感悟一定如清风明月般美好吧!

可我更加推崇孟老夫子那种坦坦荡荡如大河奔涌的个性,我希望自己的欲求是光明磊落的而不是藏于暗室不可告人的,我希望自己的欲求满足更希望自我满足的同时符合社会需求利益大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