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想法读书

没有伴侣的老人,怎么养老合适?

2025-01-26  本文已影响0人  河南妞

目前的大数据显示:男人平均寿命72岁,女人平均寿命76岁,从退休到老去还有一段漫长的时光,过程自然浩浩荡荡。

有伴侣的自然老两口互相照顾,而独居的一个人则有自己的安排,而且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选择,徐淑英的养老方式十分有代表性。

01

徐淑英是南京一家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刚刚三十岁就和老公分道扬镳,取得女儿的抚养权独自带着女儿生活。为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女儿不受委屈,徐淑英婉拒了再婚邀请。

没有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的牵绊,徐淑英的精力更多地用在工作上,待遇跟着职称走,女儿的教育不曾耽误。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国内顺利结婚,老公被国外合作公司挖走,女儿女婿去了国外发展。

此时徐淑英高级职称待遇也到了退休的年龄,她把大房子换成一居室,然后和弟弟一起在山东海边各自购买了小两居,开始了旅居生活。每次迁徙他们姐弟都选择自驾,生活用品随车携带,不会造成任何麻烦。

女儿女婿曾经要求徐淑英到国外一起生活,被她婉拒:“我在国内独立生活习惯了,和你们在一起未必合适。”

除了在两地固定时间定居,徐淑英还喜欢背包游,每次一个方向租房深度游,打卡景点、品尝美食、领略当地的人文气候。并把这些见闻分享给国外的女儿,不让女儿过多地担心。

这种生活模式延续了十年,徐淑英也厌倦了这种流动的日子,最主要的是来回奔波开车劳累身体受不了,于是徐淑英卖掉车和海边的房子,选择云南一家康养中心长期居住在那里,把南京的房子交给了房屋中介出租。

康养中心依山而建,环境优美,基本上都是经济基础不错的同类人,共同话题也比较多。

也许是年龄的关系,这一次徐淑英没有选择单间,而是和一位女老师住在一起,两室一厅的房子干干净净。平时两个人在各自的房间忙碌,徐淑英喜欢看书,各种电子产品轮番上阵;而那位老师擅长书法,每天上午基本都在房间里忙乎。

下午的时候,徐淑英和老师一同下去散步,聊一些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彼此都不孤单。

女儿曾经问过徐淑英:“妈妈,你就打算在康养中心过下去?”

“只要我的意识清醒就在这里,否则,还是回到南京找一家养老院,毕竟你的舅舅、堂弟都在那里,有什么事你也可以和他们沟通。”

“看情况吧!”女儿目前在国外发展很好,后续的问题还是交给时间吧!

02

毛玉华年轻的时候和老伴生育了三个女儿,大女儿和小女儿都在县城做点小生意,二女儿和女婿一起到西北支边了。

女儿们刚刚成家那会,毛玉华和老伴还能耕种几亩土地,生活没有问题,平时大女儿和小女儿回来看望他们时,家里缺什么随手就带回来。二女儿 每年春节和中秋都寄钱回来,老两口的日子过得还算幸福。

好日子维持到老伴病逝,毛玉华腿脚也不方便,一个人在家无法生活,三个女儿达成一致:轮流管母亲,每个人4个月。

轮到大女儿和小女儿的时候,她们就把毛玉华 接到自己家里照顾,轮到二女儿这几个月,二女儿就委托姐姐和妹妹把毛玉华 送到镇上的养老杨,自己付费。每个月再给姐姐和妹妹转几百块钱,请她们帮忙去养老院看看母亲。

03

刘奎军68岁那年老伴过世,几个女儿商量他的养老问题,刘奎军有自己的想法:“你们都有自己的小家庭,我不想打扰你们,要不给我找个老伴。”

要是有个老伴照顾父亲的生活,女儿们求之不得。后来惊人介绍,刘奎军认识了王老太。

王老太38岁那年老公就过世了,辛苦半生养大了几个子女,后来跟着小儿子来到这个城市,刚开始一切还好,儿子结婚后婆媳矛盾一发而不可收。能找个老伴搬出去,儿子还能说什么?

“咱家的房子怎么办?”刘奎军市里有两套房子,一套小的自住,一套学区房一直出租,女儿们自然惦记。

“我有自己的安排!”大风大浪中走过来的刘奎军知道如何平衡这种关系。

和王老太谈婚论嫁的时候,刘奎军说了自己的想法:“既然生活在一起咱们就领证,房子是我和老伴打拼下来的就留给女儿们。咱俩在一起,生活开销我全出,另一套房子的房租 存在你的名下,也算一种保障。”

“房子都过会给你的女儿,黄泉路上无老少,你走在我前面怎么办 ?”再婚夫妻必须提前说清楚。

“一直住到你活着的最后一天。”刘奎军这一点挺爷们的。

领完结婚证,刘奎进带着王老太跟团到北京旅游一圈,生活归于平静。

平时王老太做两个人一日三餐,周末活着小长假刘奎军买好东西,中午女儿们过来操作,饭后,女儿们陪着刘奎军打麻将,王老太识趣地出去散步。

相处十几年,一直都相安无事,刘奎军85岁那年有点痴呆,女儿们给请了护工在家照顾刘奎军,王老太负责监督,家里缺什么女儿们直接下单。

在全家人的协作下,刘奎军的晚年生活还算幸福。

04

王月华的大儿子退休后,就把独居的王月华接到了身边照顾。

王月华和老伴都是支边青年出身,养育了三个儿子,大儿子性格 内向工作、结婚都在王月华夫妇身边;二儿子和小儿子通过高考远离基层的生活。

儿子们陆续成家,王月华夫妇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大儿子和媳妇离婚了,而且都不愿意要刚上小学的女儿娜娜。自己的孙女怎么办?养呗!

王月华夫妇凭借着仅有的养老金养活着娜娜,自然没有精力给另外两个儿子带娃。

老伴去世的时候,娜娜已经上初中,学习很好,王月华只好继续带,整个成长过程中,大儿子只给生活费,其余的都是王月华出钱。

让王月华欣慰的是,娜娜考上重点高中后又考上广州一所不错的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定居。

三个儿子默认:王月华将来的养老必定是大儿子。

无奈大儿子后来再婚,媳妇明确表示:“你妈对你好,你怎么照顾没关系,不要绑架我。”

唯一的好处王月华身体不错,一直自己独居生活。

大儿子退休后,才把82岁的王月华接到身边生活。

养老本来就是个大工程,有老伴的还能互相照顾,留下一个人如果经济条件不错,可以去康养中心,或者养老院;有的选择雇工在家养老。

如果子女有条件,在子女家也是不错的选择。

没钱、没有好身体的单身老人最可怜,生活质量全凭借子女的孝心和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