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初鉴 其五
2021-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南川子
引:何名波羅密?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於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密。
南川子曰:到得彼岸,仍有彼岸否?人生如渡河,过则脱离,未过则沉沦。
引: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南川子曰:口免而心不诚,无益也。口念心诚,更能有行,是为有得也。
引:善知識!凡伕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伕,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南川子曰:凡夫是未悟之佛,佛是已悟之凡夫。
引: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
南川子曰:吾能是识此意,然不能行此道,故至今仍在苦海沉沦挣扎。看得开,放得下,即无烦恼,惜乎吾难做到。
引:小根之人,亦複如是。元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人更無差別,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猶如大雲覆蓋於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
南川子曰:是也,人皆有般若之智。惜乎执迷不悟,不能自解。痴迷太深,积重难返,不得大教化不能难以解脱。昔日佛陀出四门,见生、老、病、死,后于菩提树下开悟。凡夫无此智慧,故常患得患失,不得开心。纵不为成佛,亦当自清净,以得常乐也。
庚子年腊月廿七
西元2021.02.08于帝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