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落尽梨花不见君】第十四章 朱颜改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九零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光绪、慈禧相继离世,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年仅三岁的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即位。
一九零九年,清宣统元年,寒冷的雪夜,破旧的屋子,腐朽的黑暗中,一名男婴坠落凡尘。
“颜儿……”
北平,这个处处充斥着封建礼教的古城。一切的起点,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董落颜站在曾经的赵家大门前迟迟没有进去,以前的赵家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一家学堂。十七年前,有个母亲抱着刚出生的婴儿正是跪在这里。
“哥哥,对不起。”女人跪在地上不停的磕头,怀里的婴儿却安静的睡着。
“文英,早听我一句劝,你也不会有如此下场,赵家也早就有救了。”男人站在门前叹息的摇摇头,“当初既然选择离开,现在又何必回来?你走吧!”男人说罢便转身离开。
“哥哥!”女人大声哭喊着,“我不后悔跟了他,是我对不起爹娘,对不起你,对不起赵家。我欠你们的,只能下辈子再还了。只是这个孩子,他是赵家的骨肉啊!”
男人回头,看着在女人怀里熟睡的孩子,不禁皱了皱眉。“怎么?你走的时候,有想过爹娘吗?有想过我是你哥吗?爹娘走的时候,你管过他们的死活吗!现在凭什么让我管你儿子的死活!你不要爹娘,现在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要!就为了那个男人!”男人越说越愤怒。
“他死了!”女人撕心裂肺的哭喊着,脸上的表情显得十分痛苦。
男人狠心道:“他早就该死!”
女人一听便站了起来,二话不说的抱着孩子走了。男人站在原地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无奈的叹息。
赵家世代经商,长子赵文斋,幼女赵文英,两人自幼聪明伶俐,被视为赵家最得力的接班人。兄妹俩人感情极好,他们厌倦封建礼教的束缚,接受西方先进文化,心中有一颗赤子之心。
晚清年间战火连天,世道越来越不景气,家族生意日渐衰弱。赵文英在这时遇到了一位书生,那个从此令她倾尽一生的人。但随之而至的是家业衰亡,赵文斋早早承担起重任,在长辈的要求下,无奈参加了科举。
生平所恶竟成了救命稻草,真是讽刺。三年寒窗苦读,到头来被一纸诏书判了死刑──废除科举制。
赵家所有希望都破灭了,家父一病不起,赵文斋更是深受打击。人定胜天终抵不过造化弄人。
绝望之时,一股希望却又冒出。赵文英爹娘在她未出生之时便与好友订下婚约。如今赵家衰亡,对方仍愿迎娶文英,并帮助赵家重振家业。在所有人欣喜之时,赵文英却不答应。
“不公平!这不公平!凭什么让我牺牲自己的幸福!”
“那对我就公平了吗?我放弃了理想,逼自己读那该死的四书五经,只为了让家人有更好的生活。凭什么所有的一切都要由我承担!现在你可以救赵家,你为什么不救?家族危难,你竟然只顾自己的幸福,你自私!”
兄妹两人为此闹翻,在这不久赵文英深夜离家出走,却还是被哥哥发现了。但赵文斋心软了,为了妹妹的幸福,他放她走了。
一年之内,爹娘相继离世,赵文斋开始四处寻出路,但都失败告终。偶然间他遇到了李老拐,在李老拐的建议下,赵家开始变成了戏院。
混出了一条出路后,他成了赵班主,再也不是那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赵文斋。他学会了阿谀奉承,学会低声下气,学会察言观色,学会了欺骗,学会了平庸。他也曾有过梦想,但都被现实拍得粉碎,最终和所有为生活奔波的人一样。他,他们,认命了。
当赵文英抱着孩子跪在他面前时,他再也找不出原谅她的理由了。
第二天,街坊邻居被婴儿的哭叫声吵醒,一群人围在一处破屋子门口。推开破旧的房门,一个女人坐在墙角一动不动,冰冷的匕首深深的刺进她的胸口,一名婴儿躺在她僵硬的四肢大声啼哭着。
赵文英,自杀了。
有位老人早年在赵家当过下人,她认出了赵文英叫来了赵文斋。当赵文斋抱起婴儿,胸前的小绢子上绣着三个字──董落颜。
“你还是那么自私。”赵文斋只瞥了一眼她的尸体便抱着婴儿离开,眼中已含满泪水。
赵文斋没有把她葬在赵家,因为她不配。一把粉末,化为尘土。
从此,百花园里多了一个没有童年的孩子。
落尽梨花不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