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决定孩子的起点
最近,知乎上的名人“河森堡”,一位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他在知乎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用身边的故事讲讲中国的阶级固化现象》引发社会热议。远郊中学的学生为了不错过营养午餐,选择仅参观博物馆二十分钟就提前终止;另一所北京重点小学的学生,为了听讲解自愿选择不吃饭也不错过吸取知识的机会。选择体现的是价值观的差异。这所重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知识能力、眼界、表达能力全面碾压前面那所中学初二的学生。这所小学的学生家长大都来自社会精英家庭,小朋友身上传承了家庭的气质、价值观。从本质上讲,小朋友的素质折射的是良好的家风和教养,与家境无关。
英国BBC电视台有一部堪称伟大的纪录片叫《人生七年》,选取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7岁一直到56岁每隔七年记录一次他们的成长历程。最后结果是大部分人都没有脱离原生家庭的阶层,只有一个叫尼克的小孩出生贫寒,后来通过努力成为了大学老师。当大部分小孩还在爸妈怀里撒娇时,精英阶层的小孩已经阅读华尔街报,和家人讨论时政了。金钱、权利不是人与人间差别的决定性因素,关键是认知水平的悬殊。良好的家风熏陶引导孩子得到更多的知识与阅历,像是领孩子打开了很多扇人生的大门,他有更多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实现想要的人生。
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精神分析流派的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认为“人的生命,容易是童年经历的一种轮回。小孩和最亲密的人的关系会投射为成人后他和社会他人的关系,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会投射为成人后他对待孩子的方式。”。这都说明一个人在孩童时受到家庭影响的重要性。家风就像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的滋养着孩子的心田,通过家长的行为举止、思想情趣与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形成孩子的生活态度、为人处世、价值观。虽然也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改变了家庭社会遗传密码,但就像在深色染料缸浸染多时的布料,想改变颜色是何其的难。原生家庭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中华名族的传统家风有“尊老爱幼、宽容博爱、善待他人、重礼谦让,勤俭节约,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吃苦耐劳”等。儒家价值观的核心“仁义礼智”及《弟子规》、《孝经》等典籍对传统家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注重仁义的家庭培养出积德扬善、浩然正气的人;注重礼仪的家庭培养出知书达礼的人;注重孝道的家庭培养出懂得感恩的人。喜爱阅读的家庭,孩子思维开阔,自小体验百样人生。喜欢旅游的家庭,带孩子领略大自然巧夺天工的壮丽,感受异域文化的博大精深、追寻不同民族独特的生活,培养出胸怀宽广的孩子。从小,我家的祖辈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向我诠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等做人理念,这些都深深融入了我的灵魂,成为我的为人法则。从小,爷爷常教我读诗词,看古典名著,讲历史故事,至今我仍然把阅读和学习当成一项趣事。从小,父亲想方设法带我去别的城市领略不同的风景,体验不同的生活,我一直都喜欢在旅游中增长阅历,生命因体验而饱满与多彩。家风的熏陶在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希望能在我的下一代传承延续下去。
现代中国家庭格局以小家庭为主,两个家庭的家风烙印在这个小家庭融合锤炼成为独特的现代家风。父母扮演着家风传承重要的角色,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甚至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文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曾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礼物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造就他们完美的人格。”
在孩子没有产生独立思考能力前,他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为人处世都是父母的复制,就算长大后要逃离原生家庭的影子都很难。“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父母用自己的积极态度感染孩子,父母对人生的感悟和态度会为孩子积累更多的人生筹码,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少些迷茫。
整天沉迷网络,牌桌的父母,别指望孩子能独善其身,发奋图强。对人对事锱铢必较的父母也难以培养豁达大气的孩子。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为,做终身学习的父母,不断精进迭代。提高了自身的格局,也就是提高了孩子的起点。
孩子往往并不是走不到那么远,有时候他只是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么远的地方。同样,父母也不想让孩子止步于前,只不过父母的眼界成了孩子的玻璃天花板。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赛的是速度与坚持。好的家风就像培育了选手超强的体魄,熏陶出坚韧不拔的毅力,助孩子在人生的赛场上胜出。